今年,轻薄手机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新风潮——三星、苹果等品牌相继推出机身厚度控制在5.5毫米至6毫米之间的超薄机型,并将“极致轻薄”作为核心卖点,试图在日趋同质化的市场中寻找新的突破点。
国产手机厂商也在迅速跟进。11月6日,华为终端发布消息称,华为Mate 70 Air正式开启预售,售价4199元起。根据官方参数,Mate 70 Air机身厚度为6.6毫米,重量208克,搭载一块6500mAh硅碳负极电池,同时配备7英寸屏幕,系统方面则搭载HarmonyOS 5.1。
不过,与iPhone Air仅支持eSIM(Embedded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嵌入式SIM卡)不同的是,一位华为渠道商对记者透露,华为Mate 70 Air仍支持实体SIM卡。
然而,当前市场对这类“为薄而薄”的产品似乎并未全然买账。其中,iPhone Air的销售轨迹呈现出明显的高开低走态势。预售阶段,凭借苹果品牌的号召力和超薄设计的视觉冲击,该机型一度创下“官网5分钟售罄”的纪录,但热度并未持续。
日本瑞穗证券发布的报告指出,苹果决定削减iPhone Air的生产规模,预计减少约100万台,原因是市场表现“远低于预期”;摩根士丹利也在分析中提到,虽然iPhone 17系列整体销量超出预期,但iPhone Air需求疲软。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称,iPhone Air因仅支持eSIM,在中国市场“卖得一般”,但供应链的调整不明显。
业内普遍认为,iPhone Air为追求极致轻薄牺牲了太多实用体验——例如,续航缩短,苹果虽同步推出专用磁吸电池MagSafe作为解决方案,但这一外接配件本身与手机的轻薄理念相悖,附加电池后整体厚度和重量反而超过常规手机。此外,iPhone Air仅配备单颗4800万像素主摄像头,取消了超广角与长焦镜头,起售价高达7999元。
此外,作为国内市场首款eSIM手机,iPhone Air还面临用户习惯的挑战。eSIM手机业务是一种将实体SIM卡功能集成到手机芯片中的技术,用户无需插入和更换实体SIM卡即可办理入网、换卡、停机或复机及携号转网等业务。尽管三大运营商目前均已支持办理eSIM业务,但实际办理流程仍需用户携带身份证件前往运营商营业厅,与传统SIM卡即插即用的便捷性形成对比,许多用户抱怨“流程太麻烦”。
不仅苹果受挫,三星同类超薄机型Galaxy S25 Edge也遭遇滑铁卢。该款手机原本被三星寄予厚望,甚至为此取消了Plus版本以全力押注超薄路线。同时,其在设计上比iPhone Air更为成熟,保留了双扬声器与双摄像头等,但据公开信息,续航缩水和发热等问题使得该机型在上市五个月后便被三星决定停产。
不过,接连的销售遇冷并不意味着“手机轻薄化”本身是伪命题。从当前技术储备来看,硅碳负极电池、堆叠主板、钛合金中框以及分层热管理等创新,均在为手机的“瘦身”与“强能”提供新的解题思路。但如何在性能、售价和轻薄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摆在所有厂商面前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