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苹果吧 > 正文
  •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8 15:06:49 股吧网页版
“苹果税”争议背后的深层逻辑
来源:证券日报

  十余年前,苹果把“围墙花园”写进商业模式的核心:硬件筑墙、系统上锁、支付抽成。这套封闭逻辑曾让iPhone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利润高原”,也让App Store坐收30%的“过路费”。

  如今,同一套逻辑在中国遭遇正面阻击——55名普通消费者联名递交的《举报信》,不仅把苹果推向聚光灯下,更撕开了“全球最贵佣金”背后的制度裂缝。

  市场会厌倦高墙,消费者也会用脚投票,但真正的转折点往往来自规则之变。2025年,多个国家或地区相继以判决、罚款或立法形式把苹果佣金压至最低0%,但是中国市场仍在执行30%的“全球最高价”。疑问也随之而来,这是否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提到的“不公平高价”?

  苹果或许并非没有意识到风险。过去18个月内,该公司在美国被裁定允许外链支付,在欧盟开放侧载与第三方商店,在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陆续降低费率,却唯独对中国市场“按兵不动”。这种选择性让步,表面看是商业选择,实则是一种两难处境——一旦中国市场费率下调,其全球收入池将瞬间缩水;若坚持不降价,又难逃“价格歧视”指控。

  若监管部门立案,苹果或将面临提交全球成本结构、区域差异、合同模板等核心信息的强制义务。

  更深一层看,“苹果税”争议绝非简单的价格高低之争。iOS系统占据中国高端用户半壁江山,却长期游离于本土支付、分发体系之外,高额佣金最终通过App内购涨价转嫁给消费者,间接抑制了国产内容与服务的价格竞争力。开放第三方支付与应用商店,表面是费率下调,实质是把选择权还给市场,让价格回归竞争。

  高墙终会倒塌,花园终将开放。对于苹果来说,不如主动把中国市场做成全球费率改革的样板间——用更低的佣金、更开放的支付、更透明的治理,换取更大的用户基数与更持久的品牌信任。毕竟,在硬件增长见顶的时代,服务收入才是苹果的下一增长曲线;而服务收入的可持续,只能建立在监管合规与用户信任的双重底座之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