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股市延续波动格局,好消息是最终收涨。但是债市方面,调整则较为明显。
TL国债期货从上周五开始,连续4天下跌,来到114.79位置,接近3月调整时的低位113.49,而10年期国债活跃券利率也上破了1.8%。
股债之间的“跷跷板”效应依然存在,但近期表现出一定的单边性——股市上涨时债市反应剧烈、跌幅明显,而股市调整时债市反弹却相对迟缓,敏感度不高。
当然,债市本身也面临一些影响因素,比如公募基金赎回费改革等。此外,目前央行进一步降息的空间有限,这一点从一年期FR007利率互换利差近期转正也可看出,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已有所修正。
但我认为,股市的赚钱效应更多只是此轮债市调整的表层催化剂。在经济待复苏阶段,股债双强行情并非没有先例;低风险偏好投资者也未必立刻转向风险资产,仍可能以其他方式继续参与债市。
底层真正的原因,或许在于前两年债市走强、利率快速下行所积累的内在风险:前票息安全垫偏薄,资本利得收益难度加大,债市本身显得较为脆弱。此时一些负面因素,都可能触发情绪转换。我们认为眼下市场也有共识,只不过可能转变为了——“单边上涨预期已被打破,逢涨需谨慎”。我们年初提出的“警惕长久期利率债潜在的巨大波动”这一观点,在当下再度值得回顾。
中长期我们并不看空债券,宽松的货币环境、央行买卖国债的可能性,债券下行或也有底,同时我们也始终认可债券的配置价值。目前考虑到10年期国债上破阻力位1.8%,叠加近期消息面仍有持续发酵的可能,股市也存在结构性机会,债券市场短期内或难有显著上涨空间,需警惕“赎回-下跌”循环反馈风险。策略上,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考虑关注短久期、稳健型基金;若希望争取更高收益,也可考虑适当关注固收+产品。
最终,随着单边上涨、低波动、高夏普属性资产的退场,资产端广谱利率的下行,为保守型投资者持有体验带来较大的衰退,财富生态面的资金迁徙可能依旧是这轮行情的核心逻辑。而固收类资产的定位,也将从前期单一稳健高收益来源转化为组合中对冲其他资产风险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