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小伙伴可能有发现,最近美债基金的关注度又有所提升了。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最近美债发生了哪些大事?
1、 美国通胀压力减弱。上周美国披露了最新的4月通胀数据,其中CPI同比增2.3%,核心CPI同比增2.8%,表现均低于市场预期,并未反映出高关税对物价的传导效应。关税战预期减弱后,美国经济“衰退”和“滞胀”的风险均明显下降,从逻辑上看美联储降息的压力有所减小,但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胀上行压力依然存在,数据公布后,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变化不大,首次降息时点在9月,7月降息概率仅40%左右。
2、 美债评级被下调。5月16日,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穆迪(Moody’s)宣布,由于美国政府债务和利率支付比例增加,该机构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
3、 中国减持美债。5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2025年3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截至2025年3月,美国主要海外债主如日本、英国纷纷增持美国国债,其中日本增持49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总规模为11308亿美元,是美国第一大海外“债主”;而中国3月减持189亿美元美元国债至7654亿美元,持仓规模由第二下降到第三。
对美债市场分别有何影响?
单单就评级下调和中国减持美债而言,对美债的影响更多是偏短期扰动,较难产生持续影响。中信建投证券在最新研报里也指出,评级下调短期美债市场不会过度定价,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情绪冲击,美债容易对负面消息更加敏感。(《评级下调,是美债的卖点吗》,2025/05/19)
目前影响美债的主因仍是美国经济数据及美联储降息预期。虽然通胀的持续降温或成为美联储降息有利时机,但特朗普政府关税博弈不确定性仍然存在,5、6月就业数据是值得高度关注的数据。
美债目前怎么看?
我们维持美债短期中性、中期中性偏乐观的观点。短期由于美联储鹰派论调,美债利率下行空间不大。而从降息周期的角度看,美债仍然具有较高配置价值,催化因素包括环比通胀高点已过、通胀预期锚定以及衰退信号确认等。
对于当下美债仓位偏低的投资者,可以把握交易性思维,分批参与配置型机会。
其实呢,在降息预期有点纠结的当下,大家也不用想着一定要做出最精准的预测来指导自己的交易决策。最简单的想法,无非就是从长期配置的角度,什么跌多了,就可以慢慢分批买一些。
中欧财富本着勤勉尽责、诚实守信的原则开展基金投顾业务,但并不保证各投顾组合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业务,存在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基金投顾业务项下各投资组合策略的业绩仅代表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的业绩表现,为其他投资者创造的收益也不构成业务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存在因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指数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取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