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冲向3500美元的时候,我们还希望它会更高,比如4000点我再出手。但市场并非如我们所愿,刚触摸3500美元之后急速掉头。已经回落到3240美元附近。
短期黄金出现暴跌。到底是倒车接人,还是出现拐点,我们现在可以买入吗?
一、短期下跌趋势的成因与延续性判断
近期黄金市场的剧烈波动印证了此前关于“短期存在大幅震荡”的精准预测。当前黄金正经历较大幅度下跌,这一现象可从多重维度解析:
1. 美元指数强势回升
美联储近期释放的鹰派信号推升美元指数走强,而黄金作为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与美元通常呈现负相关关系。美元的升值直接压制了黄金的定价基准,导致多头资金阶段性撤离。
2. 实际利率预期上行
市场对美联储推迟降息的预期升温,叠加美国经济数据(如就业、通胀)韧性较强,实际利率攀升增加了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无付息属性的黄金在利率上行周期中短期承压明显。
3. 地缘风险阶段性缓和
年初支撑黄金避险买盘的地缘冲突(如中东局势)有所降温,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资金从黄金等避险资产转向风险资产(如股市),进一步加剧了黄金的抛售压力。
4. 技术性抛售触发止损
黄金价格跌破关键支撑位(如2000美元/盎司)后,量化交易模型和止损盘集中涌出,形成“下跌—触发止损—加速下跌”的负反馈循环,放大了短期波动幅度。
从技术面看,黄金日线级别已形成明确的下跌趋势,短期均线(如50日均线)向下压制,MACD指标死叉延续,市场情绪偏向悲观。尽管超跌后可能出现小幅反弹,但在缺乏重大利多驱动的情况下,下跌趋势短期内难改。参考历史数据,类似级别的调整通常持续2—3个月,预计本轮下跌或延续至6月中下旬,下方关键支撑位可关注1850—1900美元/盎司区间。
二、中长期配置价值,黄金的核心逻辑未变
尽管短期走势承压,但黄金的中长期配置价值依然突出,主要基于以下核心逻辑:
1. 全球央行购金趋势持续
2022年以来,全球央行年度购金量连续突破1000吨,创历史新高。各国央行增持黄金的核心动机包括:去美元化背景下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对冲主权债务风险、应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这一趋势具有长期性,为黄金提供了坚实的需求支撑。
案例 :2023年,中国央行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累计增持规模超200吨,反映出对黄金战略价值的认可。
2. 通胀韧性与货币贬值隐忧
全球通胀虽从高位回落,但黏性较强(如欧美核心通胀仍高于3%)。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绿色能源转型等结构性因素可能推升通胀中枢。黄金作为“抗通胀锚”的属性将重新凸显。此外,主要经济体债务高企(如美国联邦债务突破35万亿美元),货币超发潜在风险加剧,黄金的“货币对冲”功能将持续受到青睐。
3. 金融市场波动性常态化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周期错位、产业链重构、地缘冲突常态化等因素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黄金与股票、债券等传统资产的低相关性(甚至负相关性)使其成为分散组合风险的关键工具。以股债组合为例,历史数据显示,配置5%—10%的黄金可显著降低组合最大回撤。
4. 黄金ETF与定投策略的便利性
对于普通投资者,通过黄金ETF(如工银黄金ETF联接E)参与市场更为便捷。该类产品紧密跟踪金价走势,交易成本低,且可通过定投平滑买入成本。以过去10年数据回测,每月定投1000元黄金ETF,年化收益率可达6.8%,显著跑赢定期存款和货币基金。
三、投资策略:短期谨慎与中长期布局结合
面对当前市场环境,建议采取“分阶段、分仓位”的策略:
1. 短期操作
避免盲目抄底,等待下跌动能衰减(如成交量萎缩、RSI指标进入超卖区间)。
激进投资者可轻仓参与反弹,但需严格设置止损(如反弹幅度达3%—5%时止盈,跌破前低时止损)。
2. 中长期布局
定投策略:以“闲钱”为原则,每月固定金额定投工银黄金ETF联接E(如1000—3000元),利用“微笑曲线”积累低价筹码。历史数据显示,定投周期越长,盈利概率越高(定投3年以上盈利概率超80%)。
逢低分批建仓:若金价跌至1900美元/盎司以下(对应国内黄金ETF价格约4.2元/份),可逐步加大配置比例,目标持仓周期1年以上。
资产配置比例:建议普通投资者将黄金配置比例设定为总资产的5%—10%,高风险偏好者可提升至15%,以平衡组合风险。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黄金短期的下跌是市场情绪的释放,而非趋势的逆转。对于具备长期视角的投资者而言,当前的回调正是布局黄金的“窗口期”。通过定投或分批建仓的方式,以时间换空间,终将在黄金的中长期上行周期中收获稳健回报。
正如巴菲特所言:“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理性,方能把握资产配置的本质。$黄金ETF(SZ159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