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盘,在特朗普对华态度缓和影响下,A股三大指数迎来集体高开,AI领域再度成为市场进攻的重要方向。ETF方面——$云计算ETF(SZ159890)$截至目前上涨1.08%;$软件龙头ETF(SZ159899)$截至目前上涨0.89%。
可以看到,近期AI线条在特关税冲击下走出了一波横盘震荡,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这主要得益于AI本身逻辑够硬和自主可控情绪的爆发。而如今,这次贸易战似乎要开始缓和了,市场也或将再度回到AI主线。
那么在此关键转折节点,该如何更好的有效布局AI领域呢?
硬件算力:从“卡脖子”到“自主可控”的突围战
AI的发展对硬件算力的需求近乎“贪婪”。据AMD预测,到2027AI芯片规模将增长到4000亿美元,2023-2027年复合增速超过70%。如此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意味着硬件算力相关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海外芯片限制的持续加码(如英伟达H20、AMD MI308等高性能芯片出口受限)让国产替代成为必选项,政策端也同步发力,比如上海已明确要求2025年新建智算中心国产芯片占比超50%。这种“需求激增+供给受限+政策催化”的三重共振,让算力产业链站上风口。
此外,就目前业绩披露情况来看,不少AI相关企业业绩超预期,算力基本面兑现行情也或将启动。比如主要从事光模块的新易盛,2025年Q1归母净利润达15.73亿元,同比暴增384%,创历史单季新高。与2024年全年净利润28.38亿元(同比+312.5%)相比,单季度盈利占比已超55%,显示业绩加速释放。
软件应用:从“工具革命”到“生态重构”
如果说算力是AI的“肌肉”,那么软件则是其“大脑”。DeepSeek开源模型上线18天斩获1500万日活,不仅证明国产大模型的竞争力,更催生出AI应用开发的新范式:中小企业无需自研底层模型,通过API调用即可快速集成AI功能。这种“开源生态+场景创新”的组合正在重塑软件行业。
此外,政策层面,重要部门要求央企全面推进“AI+”行动,这意味着金融、能源、制造等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将释放千亿级市场,未来价值可期。
双剑合璧:算力与软件的协同进化
投资AI产业链如同“种植与收获”的关系:算力是前期必须投入的“种子”,软件则是最终变现的“果实”。大家不妨采取云计算ETF(159890)和软件龙头ETF(159899)的组合进行布局,恰好形成“硬件打底、应用开花”的攻守兼备策略。
前者跟踪的是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其前十大成分股覆盖服务器龙头浪潮信息、光模块冠军中际旭创、数据中心建设中科曙光等,形成从硬件到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
后者跟踪的是中证全指软件指数,该指数覆盖50只业务涉及提供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以及上述服务相关硬件设备的上市公司,能充分受益于AI应用的爆发浪潮。
此外,国产替代的长期逻辑也不可忽视——当海外关税升至245%、外部限制加剧时,国内从芯片设计到软件生态的完整产业链价值将愈发凸显。通过云计算ETF(159890)和软件龙头ETF(159899)则能很好的把握AI全产业链国产替代发展带来的红利。#港股腾讯首次成为公募基金第一重仓股##特朗普喊话鲍威尔:望美联储积极降息##人形机器人板块大涨,产业前景被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