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的“内卷”剧本正在改写。
日前,六部委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一场覆盖全产业链的“反内卷”行动正式启动。从硅料价格触底反弹到组件集采价格突破0.7元/W,光伏行业正经历从“规模竞赛”到“质量竞争”的关键转型。
政策重拳出击,落后产能加速出清
此次六部委会议释放的信号足够明确: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虚假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一表述直指行业痛点——过去两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战愈演愈烈,组件价格一度跌破每瓦0.6元,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全产业链陷入“降价-亏损-再降价”的恶性循环。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7月30日)
数据印证了政策的效果。会议后,硅料价格率先反应:N型复投料成交价周环比上涨1.05%,颗粒硅上涨3.37%。更值得关注的是下游组件环节——华润电力3GW集采投标均价修复至0.729元/W,华电20GW集采标段一均价达0.71元/W,头部企业报价集体突破0.72元/W。这一价格已接近行业全成本线,意味着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开始打通,企业盈利空间逐步修复。
集采价格回暖,产业链盈利修复在望
组件集采的开标结果,是观察行业风向的重要窗口。
华润电力3GW集采中,三个标段均价分别为0.729元/W、0.729元/W和0.718元/W,最低报价仅0.673元/W,但整体均价已显著高于6月底的0.66元/W。华电集团20GW集采更显分化:标段一(N型TOPCon)均价0.71元/W,标段二(兼容BC、HJT技术)均价0.746元/W,反映出市场对高效技术路线的溢价认可。
这种价格分化背后,是行业从“同质化竞争”转向“技术驱动”的信号。一线厂商通过技术迭代提升大功率组件产能占比,710W以上高功率组件成为市场“香饽饽”,部分头部企业交货周期已缩短至一周内。随着多晶硅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和技术路线成熟,预计2025年底组件价格将趋于平稳,行业有望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光伏ETF基金(159863):全产业链布局,捕捉双重红利
在行业从“内卷”转向“外扩”的背景下,光伏ETF基金(159863)的投资价值愈发凸显。其跟踪的中证光伏产业指数(931151)覆盖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电站等全产业链,既包含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传统龙头,也纳入恩捷股份、璞泰来等新材料企业。这种结构使其既能受益于政策推动下的落后产能出清,又能捕捉技术迭代带来的新兴机会。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8月28日;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更关键的是,当前光伏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截至8月27日,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市净率仅2.12倍,处于近5年30%分位点。政策底+技术底+估值底的三重共振,为光伏ETF基金(159863)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和向上弹性。

行业拐点已至,投资需看长线
光伏行业的“反内卷”不是终点,而是高质量发展的起点。从六部委会议到集采价格修复,从技术路线分化到产能结构优化,一系列信号表明:光伏行业正在告别“以价换量”的粗放增长,转向“以质取胜”的精细化竞争。这一过程中,具备技术壁垒、成本优势和产能弹性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光伏ETF基金(159863)跟踪全市场唯一聚焦光伏产业链的中证光伏产业指数,近三个月以来已经涨超28%,或将成为普通投资者分享行业红利的优质选择。
光伏板块关联个股:阳光电源、隆基绿能、TCL科技、特变电工、通威股份、TCL中环、正泰电器、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德业股份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