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演舞台到工业厂房,人形机器人正在完成从“炫技”到“实用”的关键转变,其背后是运动控制技术与抗干扰能力的巨大飞跃。
9月22日,宇树科技发布展示视频,其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学会了“反重力”模式,在任意动作序列下稳定性大幅提升,即使摔倒也能快速起身。
在视频中,G1在进行舞蹈和武术表演时遭遇多位成年人的“围殴”,包括被飞踢、横踹、用椅子推等剧烈干扰,但仍能迅速恢复平衡并继续被打断的动作。
01 技能突破:从基础动作到抗干扰表演
G1人形机器人此次展示的技能代表了机器人稳定性控制的重大进步。它不仅能够完成舞蹈和武术表演,更能在受到外部强烈干扰时保持稳定。
视频末尾,G1还展现了连续空翻的能力,显示了其卓越的运动控制能力。这种表现得益于其搭载的3指力控灵巧手、23至43个关节电机和3D激光雷达等先进硬件配置。
今年以来,宇树科技已多次披露G1的“新技能”。1月16日,G1在行走、跑步的步态上迎来升级,能够在大街、铁轨、石块地面上畅行无阻。
3月19日,G1成为全球首次完成侧空翻的人形机器人;两天后又完成了全球首次鲤鱼打挺(机器人仰卧在地上,通过摆腿、挺腰等动作迅速起身)。
02 硬件支撑:强大配置保障卓越性能
G1人形机器人的卓越表现建立在强大的硬件基础之上。该机器人身高约127厘米,体重约35公斤,搭载了3指力控灵巧手、23至43个关节电机,并配备3D激光雷达等传感器。
这些硬件配置为机器人提供了出色的运动控制和环境感知能力。其售价为9.9万元起,相对合理的价格为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可能。
在动力系统方面,宇树科技摒弃了传统液压系统,采用自研高性能电机直驱技术,通过“力矩补偿快速放线算法”实现高精度力控,成本降低80%以上。
核心部件自主化方面,宇树科技的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编码器、激光雷达等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90%,保障了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03 应用拓展:从舞台表演到工业场景
在9月17日举办的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宇树科技副总经理杜鑫峰透露,除了文娱表演,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巡检、电力电网、储能等领域已有一定应用。
杜鑫峰表示:“人形机器人除了提供情绪价值,更多还是要‘进厂打工’。我们认为,机器人到工厂进行复杂、繁重、重复的工作,是我们将来一定要克服的问题。”
目前机器人主要应用在能源、交通、消防、应急以及生活、娱乐等场景中。这种应用场景的拓展反映了人形机器人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转变。
04 产业合作:产业链企业积极参与
A股市场上,多家上市公司近期披露了与宇树科技的合作关系。9月19日,创世纪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已与宇树科技等机器人领域客户及其零部件加工厂商有合作关系。
同日,大众公用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参股深创投,深创投及其基金持有宇树科技股份。9月18日,深圳华强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为宇树科技提供电子元器件。
9月17日,帝奥微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低电压/超低功耗USB3.2 Gen1 Redriver产品已经应用到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中。
这些合作关系的披露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
05 挑战与前景:工业应用仍面临门槛
尽管人形机器人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从“秀场”到“工厂”仍面临挑战。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钟新龙表示:“‘进厂打工’的人形机器人,其技术门槛和综合要求,远高于在展会或视频上看到的跳舞、跑步等运动展示。”
这并非简单的难度增加,而是从“表演”到“工作”的跨越,其技术考核是严苛的。目前硬件的稳定性与操作精度也是瓶颈,工业应用要求99.99%的稳定性和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精度,而现在很多设备只能达到厘米级。
较高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也是阻碍因素。多家厂商透露,具身智能机器人单台包含整套解决方案的设备售价往往高达数十万元。
尽管如此,随着行业投入持续增加,硬件迭代与模型技术不断进步,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泛化性和操作精度上的难题有望逐步突破。
06人形机器人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从表演舞台走向工业厂房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降低,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工业巡检、电力电网、储能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宇树科技G1机器人展示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控制技术,为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能。这不仅代表了技术上的进步,更预示着人形机器人即将进入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
#宇树机器狗引发热议 ,机器人风口再起?#
#人形机器人利好不断!机构掀调研热#
$平安先进制造主题股票发起C(OTCFUND|019458)$
$招商中证煤炭等权指数(LOF)C(OTCFUND|013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