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与英伟达正式启动Physical AI全链条合作,这一消息一经公布,让阿里巴巴-W(09988)股价连续拉升,盘中大幅超9%。作为追踪恒生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港股科技ETF(SZ159751)$,其阿里巴巴持仓占比已达到11.65%,精准捕捉到了这场正在重塑物理世界的科技创新。
Physical AI的本质是让数字智能突破虚拟边界,实现与物理世界的真实交互。阿里与英伟达的合作直指这一技术痛点:英伟达提供从Isaac Sim仿真平台到边缘计算的全栈硬件支撑,阿里云则通过PAI平台将这些高门槛技术转化为可调用的云服务。这种“硬件定义场景+软件定义能力”的协同模式,正在重构制造业智能检测、物流无人仓配、人形机器人操作等场景的技术范式。港股科技ETF的持仓结构恰好映这一变革——其重仓的阿里不仅承载着Physical AI的落地使命,更通过云边端协同架构实现了技术价值的指数级放大。
美联储本轮降息周期与港股市场的独特制度优势形成了双重共振。随着中美利差收窄,全球资本正通过港股通加速回流中国科技资产。相较于A股市场,港股对国际资本的流动性约束更少,且估值体系更贴近全球科技股定价逻辑。并且港股科技ETF(159751)跟着的港股通科技指数当前估值仅仅29被,为近3年29%分位点。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9月24日)
另外,该ETF凭借其接近12%的阿里持仓,成为外资捕捉中国Physical AI红利的核心工具。这种制度性优势在降息周期中被进一步放大——当海外资金寻求兼具成长性与估值安全垫的资产时,港股科技ETF的"硬科技+平台经济"组合恰逢其时。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9月24日)
阿里与英伟达的合作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重构科技资本的投入产出比。传统AI研发存在“算法-算力-场景”的三角悖论,而Physical AI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将模型训练效率提升3倍,环境仿真成本降低40%。这种技术经济性的质变,正在驱动科技大厂加大资本投入。港股科技ETF的重仓成分股中,阿里、腾讯、小米等企业均披露了2025年算力集群扩容计划,其中阿里PAI平台已实现每日百万级仿真任务的处理能力。这种资本投入的正循环,将在未来3-5年持续推高港股科技板块的ROE水平。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Physical AI的突破正在改写全球产业链的价值分配逻辑。当AI能够自主完成从感知到执行的闭环,制造业的智能升级将从单点优化转向系统重构。港股科技ETF(159751)的持仓结构恰好覆盖了这一转型的三大支柱:云计算基础设施(阿里云)、智能终端(小米机器人)、行业应用(物流科技)。这种全链条布局使得ETF不仅能捕捉技术突破的收益,更能通过成分股间的协同效应产生溢价。
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与Physical AI革命的双重浪潮中,港股科技ETF(159751)以其独特的持仓结构和制度优势,成为大家投资港股科技公司的首要选择。当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从概念走向现实,当AI开始真正动手改变生产函数,这场始于阿里与英伟达合作的物理智能革命,终将在港股科技ETF(159751)上找到它的新坐标。
港股科技关联个股:小米集团-W、阿里巴巴-W、比亚迪股份、腾讯控股、美团-W、中芯国际、百济神州、快手-W、小鹏汽车-W、理想汽车-W。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