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国内市场热点事件频发。甲骨文在手算力订单大增,刺激A股AI算力概念走强;港股阿里巴巴云算力爆发,进入高开超5%,进入上升通道。这场全球科技主题投资浪潮恰好爆发在美降息前夕,这两者之间有何联系?A股科技主题涨势正酣,港股科技再度冲锋
一、流动性拐点:美联储降息预期重构港股科技估值体系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正站在货币政策转向的临界点。根据CME FedWatch工具数据,2025年9月美联储降息概率已达89.6%,市场定价隐含年内累计降息幅度或超100个基点。
历史数据显示,港股科技板块对美联储利率变动呈现显著敏感性:
2007-2008年降息周期中,恒生科技指数在T+20阶段反弹28.7%;2019年预防式降息推动该指数6个月内累计上涨32.4%。当前环境与历史周期存在本质差异——2025年的降息更多是应对经济放缓的预防性举措,而非系统性危机应对,这为科技股估值修复提供了更稳定的政策环境。
从资金流动视角观察,港元与美元的强挂钩机制使港股成为全球资本配置的“利率敏感型资产”。当联邦基金利率下行时,港元融资成本下降直接降低科技企业杠杆压力,同时提升投资者风险偏好。2025年5月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单月净流入港股科技板块达487亿港元,创2023年以来新高。这种流动性传导机制在降息周期中将加速科技股估值中枢上移。
二、ETF产品优势:低费率与高弹性的双重配置价值
港股科技ETF(159751)作为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工具型产品,展现出显著的配置价值:
1、费率结构优化:综合管理费0.45%/年,托管费0.10%/年,显著低于同类主动管理基金。近一年跟踪误差控制在2.4%以内,实现低成本暴露。
2、流动性优势:2025年以来日均成交额达1.73亿元,9月单日最高成交额突破2.4亿元,满足大资金进出需求。
3、成分股聚焦:前十大权重股涵盖小米、腾讯、阿里等全产业链龙头,其中阿里云业务占比达9.07%,与A股形成差异化互补。
从历史表现看,该ETF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展现出强于指数的弹性。2024年12月至2025年9月,ETF净值增长44.26%,超越91.43%的同类产品。这种超额收益源于成分股对利率敏感度的精准捕捉,特别是半导体、消费电子等制造端科技企业的估值修复。
三、阿里云战略:港股科技ETF的核心价值支撑
作为ETF第二大权重股(持仓占比9.07%),阿里巴巴的云业务转型正在重塑其估值逻辑。2025财年Q1财报显示,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至333.98亿元,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这种增长动能源于三个维度:
相较于A股科技企业聚焦应用层开发,港股科技ETF中的制造端科技企业(如中芯国际、比亚迪)形成“芯片-设备-整车”的完整产业链。这种差异化优势在降息周期中尤为突出:当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时,硬件创新往往率先获得资金溢价。
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的历史窗口期,港股科技ETF(159751)凭借其低费率结构、产业纵深布局和龙头溢价效应,正成为资金配置中国科技资产的战略选择。当阿里云的算力革命与全球流动性宽松共振,这场由硬科技驱动的价值重估或许才刚刚开始。
港股科技关联个股:小米集团-W、阿里巴巴-W、比亚迪股份、腾讯控股、美团-W、中芯国际、百济神州、快手-W、小鹏汽车-W、理想汽车-W。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