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午后,恒生科技指数午盘涨幅达1.32%,,$港股科技ETF(SZ159751)$以近2%的涨幅领涨市场。其十大成分股全线上涨!小米集团-W涨超4%。
消息面上看,央行降息与产业资本加码的双重利好来袭。在货币政策转向、企业扩表周期之下,港股科技ETF进入了新一轮上涨行情。
一、降息周期开启:流动性盛宴下的科技股估值重塑
央行5月LPR“双降”10个基点,1年期利率降至3.00%,5年期以上利率降至3.50%,标志着货币政策正式转向宽松周期。这一举措对港股科技板块形成三重利好:
1、融资成本直降,研发投入“火力全开”
以港股科技ETF(159751)第一大重仓股腾讯控股为例,假设其有息负债规模达5000亿元,利率下调10个基点可直接节省利息支出5亿元,相当于增加等额研发预算。中芯国际、比亚迪股份等硬科技龙头的资本开支计划,正因降息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2、估值折价修复,成长溢价回归
历史数据显示,在降息周期中,恒生科技指数PE(TTM)可扩张20%-30%。当前恒生科技指数PE虽回升至25倍,但较纳斯达克100指数仍有30%以上折价,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3、风险偏好回升,外资加速回流
降息预期推动美元走弱,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5月20日,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超50亿元,南向资金亦持续加仓港股科技板块。港股科技ETF(159751)近10日6日获资金净流入,显示机构对科技股的配置热情。
二、产业资本扩表:硬科技赛道进入竞赛期
港股科技ETF(159751)持仓的成分股正掀起新一轮资本开支浪潮,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
1、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
中芯投资成立沪临通实业,聚焦电子材料与软件开发,剑指先进制程。华虹亦宣布新增12英寸晶圆产能,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2、新能源:技术迭代升级
比亚迪股份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投产,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直指动力电池技术制高点。公司一季度智能汽车业务毛利率达14.9%,亏损大幅收窄,资本开支效率显著提升。
3、生物医药:创新药出海提速
百济神州与辉瑞达成60.5亿美元PD-1/VEGF双抗合作,技术授权收入占市值三分之一。药明生物、康方生物等CDMO龙头亦加速布局海外产能,分享全球创新药产业链红利。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5月20日;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三、费率优势凸显:港股科技ETF(159751)的成本战
在ETF费率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港股科技ETF(159751)凭借0.55%的综合费率(管理费0.45%+托管费0.10%)跻身同类最低档:
降费让利投资者
以10万元本金为例,年化持有成本较1%费率产品降低450元,长期复利效应显著。对于偏好网格交易、长期的投资者,低费率可大幅降低摩擦成本。
流动性与费率双优
该ETF日均成交额超1.5亿元,流动性位居港股科技类ETF前列。低费率与高流动性的结合,使其成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布局港股科技的核心工具。
港股科技板块正迎来盈利与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机遇。港股科技ETF(159751)凭借其成分股的硬科技属性、低费率优势与高流动性,成为穿越周期的核心资产。对于投资者而言,此刻或许是布局中国科技未来的最佳时机。
港股科技关联个股:小米集团-W、阿里巴巴-W、比亚迪股份、腾讯控股、美团-W、中芯国际、百济神州、快手-W、小鹏汽车-W、理想汽车-W。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