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方对美加征关税及WTO诉讼(4月9日)
中方反制措施:中国商务部宣布,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84%关税,以回应美国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从34%提高至84%的措施。此前,美国于4月8日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并于9日正式生效,涉及钢铝、汽车、芯片、大豆等商品。
WTO诉讼:中国正式向世贸组织(WTO)提起诉讼,指控美国单边加税违反多边贸易规则,并强调此举损害全球产业链稳定。
2
2. 关税进一步升级至125%(4月11日-12日)
中方二次反制:因美方于4月10日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提高至125%,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于4月11日宣布,自12日起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84%上调至125%,并指出美方措施“严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中方强调,若美方继续加税将不予理会,因当前税率下美国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
美方政策背景:特朗普政府声称“对等关税”旨在平衡贸易逆差,但其计算方式被国际专家批评为“缺乏经济逻辑”,例如对柬埔寨、越南等国征收近50%关税的做法引发争议。
3. 全球市场与经济影响
股市震荡:4月8日全球股市经历“黑色星期一”,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波动超6%;亚洲股市9日继续下跌。市场担忧关税战加剧经济衰退风险,摩根大通预测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升至79%。
通胀与美联储压力:经济学家指出,高关税将推升美国物价,迫使美联储在通胀与经济放缓间抉择,可能引发滞胀风险。美国企业如底特律汽车业面临成本飙升,消费者需求受挫。
4. 国际社会反应
欧盟与东盟反制:欧盟计划分两阶段对美加征25%关税(4月15日和5月15日),东盟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呼吁加强区域合作应对美国保护主义。
多国联合谴责:加拿大对美汽车征收25%关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将聚焦美国以外的83%全球贸易,世贸组织前总干事拉米批评美国政策“污染全球贸易”。
5. 企业层面影响与应对
供应链调整: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压力,企业或转向非美市场采购。例如,中国欧晶科技表示其石英砂进口依赖非美渠道,且可通过涨价传导成本,头部企业或受益于行业壁垒强化。
行业风险:美国本土制造业如汽车、药品行业受冲击显著,特朗普拟对海外药品加征关税,可能进一步推高医疗成本。
总结:
4月9日至12日,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双方互加关税至125%和84%(后升至125%),引发全球市场震荡及多国反制。国际社会普遍批评美国单边主义,经济学者警告此举或重蹈20世纪30年代贸易保护覆辙。企业层面则加速供应链调整,以应对成本上升和市场不确定性。
(来源:北京星池投资的财富号 2025-04-12 21:19)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