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 “摔跤”集锦虽然搞笑,不过也充分暴露了产业的技术短板。业内人士说,这场赛事不仅是对人形机器人的“压力测试”,更是隐含技术瓶颈突破将对产业链上下游产生的巨大推动空间。
私认为很有道理。
现在机器人板块估值争议很大,所以很多朋友不知道投AI到底应该怎么投。好像每家企业都不是很靠谱,更不知道到底最后哪家能够杀出重围,所以大部分人想着先通过ETF全局埋伏。
然后问题就来了:AI产业初期到底应该投什么样的ETF?
一、押注细分不如埋伏全产业链
这次机器人马拉松的启示在于:技术探索的初期需警惕估值泡沫,科技产业的长期价值需锚定应用场景与商业化闭环,所以当人形机器人仍处于“能力压测”阶段时,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AI全产业链的布局。
而港股市场汇聚了中国AI产业链的核心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的完整图谱:上游晶圆代工企业以及硬件厂商支撑AI算力需求;中游大模型与云服务推动技术商业化落地;下游应用生态将AI技术深度融入消费、医疗、制造等领域,形成多样变现场景。
——【覆盖中国科技十雄,汇聚AI核心资产】
资料显示,港股科技指数的AI含量显著高于A股市场,成分股涵盖腾讯、阿里、小米等科技龙头,并深度布局AI算力、大模型、智能硬件等前沿领域。
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规模屡创新高,科技板块成为资金主攻方向。数据显示,跟踪指数的$港股科技50ETF(SZ159750)$年内涨幅达14%,日均成交额约2亿元,支持T+0交易,备受“偏爱”。
相较于单一赛道ETF,港股科技50ETF(159750)分散化投资能有效规避技术路线不确定性风险。在降息预期升温、港股估值修复的背景下,其重仓的低估值科技龙头明显更具吸引力。
目前港股科技50ETF(159750)已正式纳入两融标的,大家可以在做T和定投之外,通过融资融券实现杠杆放大收益或对冲风险。
二、投AI要锁定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的投资主线
机器人马拉松事件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科技投资需穿透短期波动,聚焦长期产业趋势。现在AI技术已经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其推动的算力需求爆发直接拉动云计算、芯片等底层基础设施增长也是一个投资机会,比如港股科技50ETF(159750)成分股中的阿里云、腾讯云等企业就受益于此。
不仅如此,产业链中其他板块也是如此,都是机会。
所以如果大家想要把握科技长周期、锚定AI核心资产,港股科技50ETF(159750)这样的T+0品种是个绝对的优质载体。从估值看,港股科技板块PE处于近五年30%分位,相较于A股同类标的折价率超20%,也是个安全便宜的买点。#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刷屏!冠亚季军什么来头?##现货黄金续刷历史新高,还能上车吗?##洞见阅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