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接入DeepSeek R1引发市场热议。作为国内首个在C端超级应用中全面引入开源大模型的头部厂商,腾讯通过微信、QQ浏览器、腾讯文档等13亿月活级产品的生态入口,将AI技术快速触达用户,同时以开源模型的低成本优势撬动产业链协同。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AI技术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更可能重塑全球AI产业的商业模式与竞争格局,这一事件注定要写入史册。
DeepSeek R1的关键催化,源于其技术路径的颠覆性突破。该模型通过纯强化学习训练、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优化,实现了与OpenAI o1正式版对等的推理能力,但API调用成本仅为同类模型的大约1/10。这种“高性能+低成本”的组合,打破了此前由闭源巨头垄断的技术壁垒。更关键的是,DeepSeek采用MIT开源协议,允许免费商用和二次开发,直接催生了“模型平权”——无论是腾讯这类互联网巨头,还是中小开发者,均可基于同一技术底座构建差异化服务,引发AI商业化阶段跑通的预期。
腾讯的接入策略加速了AI商业化阶段跑通的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腾讯管理层曾讲过微信每日搜索量有6亿,货币化水平仍低于10亿元。数据显示DeepSeek已经与豆包、Kimi在用户参与指标上达到同一水平。百度和抖音每日查询量为15亿到25亿范围,但是收入却为600亿人民币。此外,在苹果与ALI的进逼之下,腾讯有足够的动力启动搜索货币化。微信的13亿月活用户为AI服务提供了天然的流量池。例如,灰度测试中的“AI搜索”功能已支持广告嵌入和订阅制服务探索,未来可能通过精准推荐、API调用分成等方式变现。
此外,该事件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二者的合作还有数据飞轮效应。微信生态内的小程序、公众号、支付等场景积累的海量行为数据,可反哺模型迭代。例如,QQ音乐通过用户听歌偏好与DeepSeek的深度推理结合,实现个性化推荐与创作辅助的联动。
二者的合作还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利益共同体的发展。DeepSeek的开源特性激活了上下游协同。国产芯片厂商(如寒武纪)因算力需求增长受益;腾讯云通过提供“3分钟一键部署”的模型接口,吸引开发者构建垂直应用;而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服务商则基于R1开发定制化工具,形成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的价值网络。
综上,腾讯接入DeepSeek R1是全球AI技术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标志性转折事件,大大利好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在对应的投资标的中,$香港科技ETF(SZ159747)$ 构建了一个包含港股中国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物联网等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公司,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一键配置AI产业链龙头公司的选择。
资料来源:Wind
从历史表现来看,香港科技ETF(SZ159747)近1年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看好AI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大规模商业化落地阶段,带来AI产业链龙头公司投资机会的朋友,可重点关注~#港股继续强势 还能上车吗?##AI医疗高位回调,多股跌超5%##DeepSeek朋友圈挤爆了 :微信、百度接入#
香港科技ETF(SZ159747)历史业绩
资料来源:Choice,时间:2025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