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明确提出,将加快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据介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在全球占比达到60%。
保护规则的核心举措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加快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为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是提高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水平,健全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体系,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按需审查服务力度,做好相关发明专利分析预警和导航服务,指导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池,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促进更多人工智能领域专利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赋能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推动完善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促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造福全人类。
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设立如何催化大数据板块?
- 数据确权与资产化进程加速
新规明确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确权+行为规制”模式,赋予数据处理者持有、交易、收益等权利,并可通过登记证书作为权属证明。这一规则解决了数据流通中的权属模糊问题,直接激活数据交易市场。例如,试点地区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超11亿元,2024年全国数据交易规模预计突破1600亿元,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
与此同时,合规成本倒逼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小企业因技术侵权成本上升(如算法专利保护强化)面临出清压力,而头部企业凭借专利壁垒和技术积累抢占市场份额。参考2018年云计算专利保护政策实施后TOP3厂商市占率提升19%的历史经验,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平台(如星环科技、拓尔思)将强化马太效应。
- 金融化创新激活数据资产流动性。
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等模式加速落地。深圳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规模达数亿元,上海、浙江等地通过优化融资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此类创新将提升数据资产的资本属性,有望推动企业估值从PE向“数据资产溢价”切换。
- AI大模型驱动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
GPT-4等大模型训练对算力的需求是GPT-3的500倍,推动数据中心GPU市场规模以44.55%的复合增速扩张。算力基建厂商(如初灵信息、新致软件)直接受益于技术迭代红利。
专业人士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新质生产力部分表述细化,除持续关注人工智能、算力、数据要素、商业航天及低空经济外,新增提及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制造装备、具身智能和6G,相关环节有望加速发展。人工智能仍是最核心投资主线,AI+将在多行业加速落地。
中国已经逐步实现算力降本、模型平权,数据有望成为中国 AI 产业弯道超车的主要抓手。中国天然具备数据资源禀赋,公共数据价值潜力巨大。投资者或可一键布局大数据ETF(159739),赋能大数据龙头,掘金云计算高增长。
关联个股:
科大讯飞、金山办公、紫光股份、浪潮信息、恒生电子、中科曙光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行业板块相关基金: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