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看好人形机器人成为下一轮行情的核心主线?
众所周知,A股每一轮的强势行情都有显著的时代烙印。比如2014-2015年是互联网+,2017年是共享经济,2019-2020年是5G通信和国产替代,2021年是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汽车。
那么假如后市A股再有强势行情,主线会是哪个产业呢?
很可能不再会是以前那些产业了对吧?5G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新能源也走过了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甚至形成了一定的产能过剩。
后续的行情亮点,大概率落在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上面。这两个具体如何选?我个人后市更倾向于关注『机器人』:
人工智能是上游,机器人是下游,更偏向于应用端,市场空间更大;
前几年人工智能行情已经有所演绎,且主要是映射美股的行情;
中国有强大的制造业产业链和工程师红利,在机器人制造和应用领域更具优势。
下图对比了ChatGPT发布至今,中证人工智能指数、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和标普500信息技术的表现(2022-11-30至2025-04-17,数据来源:Wind)
更有趣的是,春节期间AI大模型DeepSeek大火,驱动了一波科技行情。但是从春节首个交易日至今,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还比人工智能指数多涨了1%。(数据来源:Wind,2月5日至4月21日)
本文为大家分析一下机器人产业的投资逻辑
一、机器人行业发展概览
机器人以前主要运用在工业领域,替代工人以提升生产效率。当下正迎来一场新的变革,迈向人形机器人的全新范式,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0亿美元,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突破15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6%。
特斯拉CEO马斯克更是大胆预言,未来机器人与人类的比例可能达到5:1,这意味着未来可能有高达300亿台机器人投入使用,进一步增添了想象空间。
截至2024年底,全球160余家人形机器人制造企业中,中国企业超过60家。摩根士丹利2月份的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里,中国在人形机器的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全球第一,拥有5688项专利,而美国只有1483项。
尽管美国希望引导制造业回流,但中国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工程师红利和较早的规划布局,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链中难以替代的力量。
即便是美国机器人的代表性企业——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也计划加速中国制造,希望将最初的30%国产化提升至2025年的50%。侧面印证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
随着技术进步,人形机器人已经不再是概念,其商业化前景也值得期待。3月31日宇树科技开启了一场全球首次的机器人直播带货。人形机器人G1以主播身份亮相,向观众推销自家机器狗GO2。
开播1分钟内销售额突破100万元,10分钟成交额190万元,GO2机器狗被抢购一空。充分展示了消费者对高端科技产品的强烈兴趣。
宇树机器人↓
最后看看指数的表现,下图展示了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黑线)基日至今的表现,大幅跑赢万得全A,年化收益率为7.03%。(2014-12-31至2025-04-17,数据来源:Wind)
过去,该指数的上涨主要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驱动的,展望后市,人形机器人可能是未来十年最确定的产业浪潮之一,行情可能刚刚开始....
二、人形机器人投资逻辑分析
1、技术进步:AI大模型赋能,加速机器人产业发展
AI大模型的突破是近几年机器人加速发展的核心原因。尤其是近1年,大模型从单纯的语言处理进化到理解物理世界,帮助人形机器人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胜任从工业焊接到家庭陪护的多种复杂任务,大幅拓宽了应用边界。
技术进步的另一大红利是成本下降。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其生产成本已从早期数百万美元逐步下降至数万美元,未来有望进一步压缩。成本曲线的快速下降,为机器人的大规模商业化铺平了道路。
Optimus机器人↓
2、政策红利:国家战略支持,角力竞争科技新高地
机器人产业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也是大国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因此获得了政策的战略性支持。
政策早在《“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就提出,到2025年,我国要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工信部2023年11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规划到2027年形成完备的产业链。
有了顶层设计,近年来,各地方和部位也在不断出台配套政策,比如深圳设立了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浙江提出到 2027 年人形机器人年产量达 2 万台,核心产业规模 200 亿元。
资本也是积极介入,腾讯、华为等科技大厂也在入局。之前我还看到一个新闻(4月17日):腾讯进一步出手增持智元机器人,持股比例由2.06%增至2.7%。
3、市场空间:从工业场景到生活场景,机器人补足人口下降劣势
目前,中国、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大国都面临老龄化和人口下降的问题,而机器人可能是这一困境的破局方案。
在工业场景中,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组装等领域的应用已趋于成熟,比如中国已经有多家企业建成了“黑灯工厂” 。
更值得期待的是人形机器人,因其形态与人类相似,在与人交互、适应人类环境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家庭服务、商业服务、教育、娱乐、医疗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成为缓解未来劳动力短缺和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关键解决方案。
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是一个人民币达万亿级的新兴产业。
众擎机器人与甲亢哥↓
三、机器人主题的基金怎么选?
目前机器人主题基金基本都是指数基金,主要跟踪两大指数,分别是中证机器人指数(H30590)和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980022)。
下表是对比了基日(2014-12-31)至今和ChatGPT发布至今(2022-11-30)两大指数的表现,这两个区间,明显都是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表现更好。(截至2025-04-17,数据来源:Wind)
为了更好的跟踪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于2025年4月10日修订了编制规则,样本数量由100只精简至50只,纳入北交所股票,权重上限设为5%。
下表是两个指数当前的主要差异
修订后,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中人形机器人相关公司权重达到53%,比中证机器人指数高了15%,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因此建议投资者优先关注选择国证机器人。
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的基金有3个,其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是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场外是易方达国证机器人产业ETF联接基金(A类:020972、C类020973)
最近还关注到,4月19日的首届机器人马拉松比赛,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还携手了两只参赛队伍(“逐日行者队”和“青心Ocra队”),也是挺有意思的。
最后再为大家总结一下:应用端的机器人市场空间或许更为广阔。
加上中国在制造业和工程师红利方面的优势,我们有很大希望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以及政策强力的驱动,人形机器人正在从“概念炒作”迈向“业绩兑现”,有望成为后市的投资热点,建议投资者多多关注,我们也会持续跟踪机器人产业的表现,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
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个人研究分析,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