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药板块表现亮眼,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创新药、尤其是港股创新药概念高开高走,百济神州单日一度涨超7%,映恩生物、三生制药、康方生物等纷纷跟涨。
在沪指4000点反复得而复失,高位热门赛道纷纷退潮之际,创新药这波“异军突起”,不免惹人遐想,“吃药”行情是否即将重启?当下的医药逻辑,能否再度点燃年初时的盛况?
不少市场观点对此表示乐观,分析认为,当前医药板块获业绩回暖、估值重回合理区间等多项反转信号,叠加海外流动性宽松环境,四季度的确有望迎来修复窗口!
一、业绩驱动:创新药、CXO表现亮眼
“业绩是行情最好的支撑”,本轮资金对创新药板块的重新青睐,很大程度源于行业三季度的亮眼表现,尤其是创新药、CXO、生命科学上游几大细分领域表现抢眼,头部公司季报增长明显。多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经营数据,产业链内部出现恢复迹象。
以百济神州为例,作为创新药龙头,其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100.8亿元,同比增长41.1%。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单季度归母净利润达6.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状态,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产品方面,泽布替尼表现尤为亮眼。该产品Q3实现收入74.2亿元(10.4亿美元),同比增长51%。更值得注意的是,泽布替尼当季度收入超过伊布替尼,成为全球营收最大的BTK抑制剂。
而根据申万宏源统计,创新药板块25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实现了36%的高速增长,归母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亏损5亿转为盈利15亿,且季度环比持续保持增长,显示出创新药行业在国内外业务共振下的高成长性。
而以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等为代表的CXO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整体实现营业收入717.60亿元,同比增长13%;归母净利润171.35亿元,同比增长58%。药明康德、凯莱英、九洲药业、皓元医药等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均出现明显提升,订单与合同负债回升,产能利用率持续优化,成为医药产业链中最先受益的板块。(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5/11/12)
实际上,这是医药板块四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板块单季度收入同比正增长,虽整体不及年初预期,但创新药、CXO 等子板块的业绩持续超出预期,板块整体业绩拐点初现,可以说一定程度上用“业绩”兑现了之前医药板块的过高热度和估值泡沫。
二、BD核心逻辑未变,国产创新药“腾笼换鸟”
另一方面,医药板块“创新+国际化”的产业趋势并没有改变,短期调整后创新药板块弹性将进一步提升。
要知道,近两年是中国创新药出海的“大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数量与交易金额不断创新高,这也是上半年医药行情崛起的重要支撑之一。按照日历效应,年底的圣诞节是医药BD落地较为密集的时间窗口(因为文化差异,海外更倾向于在圣诞节前把一年的事情了解),而且年底行业层面可以期待多个学术大会的举办,如年底的ASH(美国血液学会)、ESMO I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肿瘤学医学)等,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创新药企2025年全年的BD数据。
实际上,BD交易落地是出海的第一步,随着后续海外三期临床的开启,相关的创新药将迎来上市,最后基于销量的提示落实到业绩之上。因此,上半年的超额BD实际并未完全在业绩端兑现,四季度以及2026年,有望随着海外临床报告,以及销量预测,带来进一步的股价催化。
更重要的是,创新药创下BD记录,本质是国内创新药企研发技术的提升,“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创新药企的竞争力已发生质的飞跃,从“从无到有”迈向“从有到精”的阶段。在ADC(抗体药物复合体)、双抗/多抗、小核酸/mRNA等前沿技术领域,国内创新药公司已真正跻身全球前列。
因此,在成药性验证、产品在全球多适应症领域的未来潜力方面,国内创新药企的竞争力日益增量,会带来“工业革命”式的大幅提升。
三、估值与情绪基本调整到位,指数回到合理“击球区”
而从性价比角度看,本轮创新药调整在时间和空间维度都较为充分。历史上,创新药指数的回调平均时长在30-40天,幅度在20%附近。而在创新药产业趋势确定的背景下,本轮调整时长已近一个季度,指数跌幅已超过20%,当前市场预期已经降低。
Wind数据统计,截至11月12日,港股通创新药(987018)指数PE已来到近五年36.13%的分位点,充分落入合理估值区间。(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5/11/12)

而且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变,如医保谈判继续对创新药“暖风劲吹”、美联储二度降息、中美谈判缓和,对海外环境和利率高度敏感的港股创新药板块,情绪面或得到进一步提振,当下创新药向上风险已经大于向下风险。
四、如何选择港股医药投资工具?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通过ETF参与港股创新药板块投资,是一种高效且分散风险的方式。那么,哪些产品更值得关注?
1、港股创新药ETF鹏华(159286)
标的指数: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CNI)
选股逻辑:聚焦“港股通+创新药”,成份50只,覆盖研发、生产、商业化全链条,生物药、疫苗、基因治疗等权重超70%,单一公司权重上限10%。
相比于其他指数,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纯度”更高,根据指数编制规则,样本公司主营业务必须涉及创新药研发、生产等领域,不含医药外包服务。按申万二级行业分类,其成分股仅包含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细分行业更加纯粹。

截至2025年11月12日,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2.45%,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等创新药龙头。

2、香港医药ETF(513700)
标的指数: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65)
选股逻辑:恒生系宽口径“生物科技”,成份股80+只,涵盖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CXO,个股权重上限8%。
对于更加看好港股创新药及其延申行业的投资者,不妨关注香港医药ETF(513700),其跟踪的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除了涵盖创新药部分,也包括医药服务、医疗器械等上下游产业,覆盖面更加全面。

总体而言,创新药行情的核心正从广泛的估值修复,转向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兑现能力。真正具备卓越的临床数据、强大的商业化能力以及成功的出海潜力的公司,或将成为未来的赢家。
相关基金
$港股创新药ETF鹏华(SZ159286)$、$香港医药ETF(SH513700)$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