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呈现显著反弹态势,$港股创新药ETF鹏华(SZ159286)$作为港股市场稀缺的创新药主题ETF,其投资价值正被多重实质性利好重新定价。从百济神州美股单日涨幅超10%的市场表现,到FDA关键人事任命带来的审评效率预期,再到美国政府停摆结束后的全球流动性改善,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当前投资窗口期的核心逻辑。

从行业周期视角审视,港股创新药板块已完成时间和空间层面的充分调整。自2021年高点回撤至今,恒生香港生物科技指数最大跌幅超60%,调整周期长达36个月,期间估值压缩至历史分位10%以下。这种深度调整既消化了前期估值泡沫,也完成了行业出清。当前板块内优质标的的PB中位数已回落至2倍以下,而全球头部药企如罗氏、诺华的PB长期维持在4-6倍区间,估值修复空间明确。
FDA重大人事变动带来的审评效率提升预期,则构成了政策层面的强支撑。新任FDA局长作为临床医学背景出身的管理者,其任职期间推动的“Project Orbis”多国同步审批机制,已成功将肿瘤药审评周期缩短30%。这种审评效率的提升,对于依赖海外临床数据申报的港股创新药企业具有直接利好。以百济神州为例,其PD-1抑制剂在FDA加速审批通道下,从提交申请到获批仅用时7个月,远快于常规12-18个月的审批周期。
美国政府停摆结束后的流动性改善,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确定性增量。根据美联储最新资产负债表数据,停摆期间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缩约800亿美元,而停摆结束后仅两周时间,流动性已恢复至停摆前90%水平。这种流动性的快速修复,直接推升了包括港股在内的全球权益市场估值。对于资金密集型的创新药行业而言,流动性改善意味着研发资金成本的降低和融资渠道的拓宽,特别是对于处于临床后期阶段的biotech企业,其资金链压力将得到实质性缓解。
从资金面观察,南向资金对港股创新药的配置正呈现加速态势。2025年第三季度,通过港股通流入生物科技板块的资金规模达120亿港元,创下近三年单季新高。这种资金流向的转变,既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港股估值洼地的认可,也体现了对创新药行业长期成长性的坚定信心。
需要强调的是,港股创新药ETF鹏华(159286)的独特性不仅在于其精准的行业聚焦,更在于其底层资产的优质性。该ETF成分股为100%创新药企业,80%以上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型新药企业,其研发管线中First-in-class药物占比达4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研发能力的稀缺性,在监管政策趋严、研发投入门槛提升的行业背景下,将转化为持续的竞争优势。
站在当前时点,港股创新药板块正迎来政策、资金、估值的三重共振。港股创新药ETF鹏华(159286)作为聚焦这一确定性赛道的工具型产品,其配置价值不仅体现在对行业贝塔的捕捉,更在于对优质创新药企业阿尔法的精准挖掘。在FDA审评效率提升、全球流动性改善、行业估值修复的多重利好驱动下,该ETF有望成为投资者分享中国创新药产业红利的高效工具。
医药关联个股: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石药集团、三生制药、翰森制药、科伦博泰生物-B、金斯瑞生物科技、亚盛医药-B制药。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11月13日;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