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港股创新药板块正经历一场“去伪存真”的剧烈调整,而$港股创新药ETF鹏华(SZ159286)$恰恰为投资者提供了穿越短期波动、捕捉长期价值的精准工具。区别于市场对“BD交易”的过度聚焦,该ETF成分股为100%创新药企业,其投资逻辑建立在更具确定性的产业本质之上,即创新药企业的核心价值应回归到研发管线质量与商业化能力的双重验证。

从市场表现看,今年创新药行情呈现“BD驱动-估值透支-泡沫出清”的完整周期。BD交易作为催化剂,其本质是利用可比交易对在研管线进行定价补充,但市场逐渐异化为“预告式定价”甚至“晒聊天记录定价”,导致预期显著透支。当9月初市场进入“后BD时代”,以“赌BD”为主线的公司率先回撤,暴露出单纯依赖交易事件的估值脆弱性。而港股创新药ETF鹏华(159286)的持仓结构恰恰规避了这一风险——其跟踪的指数成分股筛选逻辑更侧重于企业的研发实力、管线梯度与现金流健康度,而非单纯追逐BD交易频次。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11月12日)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药板块的基本面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根据iFinD统计,截至10月27日,在医药14个子板块中,创新药是唯一实现营收、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三项指标显著提升的分支。港股龙头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已实现扭亏为盈,A股黑马艾力斯等企业更展现出主营业务利润的高增态势。这种业绩转良的趋势被前期“炒BD”行情所掩盖,而泡沫出清过程恰恰为理性投资者提供了重估机会。
港股创新药ETF鹏华(159286)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去情绪化”的投资框架。当市场沉迷于BD交易的“故事”时,该ETF始终聚焦于企业内在价值:其一,通过严格的指数编制规则筛选出真正具有研发壁垒的标的,避免题材炒作型公司的干扰;其二,通过分散化投资降低单一BD事件对组合的冲击;其三,利用ETF的流动性优势实现动态调整,在市场错杀优质标的时快速吸纳,在估值泡沫阶段则通过再平衡控制风险。
更深层的产业逻辑在于,中国创新药已从四年前的“PD-1价格混战”迈向“全球FIC/BIC靶点百花齐放”的新阶段。信达生物的市值虽未及四年前高点,但其支撑市值的基础已从单一PD-1单抗扩展至PD-1、GLP-1、ADC、TCE等多技术平台,且海外授权管线持续产生真实现金流。这种质变在BD交易之外,更体现在临床数据的突破性、生产制造的规模化能力以及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推进速度上——而这些恰恰是港股创新药ETF鹏华(159286)持仓企业的共性特征。
于投资者而言,当前时点选择港股创新药ETF鹏华(159286)具有三重意义:首先,它是对冲“BD迷信”的最佳工具,通过系统化筛选规避题材泡沫;其次,它是对接产业基本面改善的直接载体,捕捉业绩兑现带来的确定性收益;最后,它是应对市场情绪波动的缓冲垫,通过分散化配置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在“无差别回撤+错杀”的阶段,这种工具属性显得尤为珍贵——历史经验表明,泡沫消退后的优质资产往往能提供未来十年产业格局重塑的最佳入场点。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11月12日)
创新药板块的估值分化将持续:基本面薄弱者终将“打回原形”,而真正具备大BD背书且能兑现财务表现的企业,其长期价值将穿越牛熊周期。港股创新药ETF鹏华(159286)(159286)正是这样一把精准的“价值标尺”,在市场情绪的钟摆中,它始终锚定产业本质,为投资者提供穿越周期的确定性回报。
医药关联个股: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石药集团、三生制药、翰森制药、科伦博泰生物-B、金斯瑞生物科技、亚盛医药-B制药。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11月12日;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