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创新药板块持续调整,但是消息面上积极信号不断。前几日,信达生物和武田制药签下一份114亿美元的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光首付款就12亿美元,其中1亿美元还是战略股权投资,剩下还有最高102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这数字看得人直呼“壕无人性”,但更关键的是,这背后藏着中国创新药从“跟跑”到“领跑”的硬核逻辑。
过去十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像开了挂一样狂奔。政策端,医保谈判、优先审评这些“加速器”一开,企业研发热情直接拉满;技术端,ADC、双抗这些前沿赛道,国产药企已经能和国际巨头掰手腕;资本端,一级市场砸钱、二级市场追捧,形成正向循环。
数据最有说服力!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1.14万亿元,2025年直接冲到1.22万亿元,同比涨7%。这增速放在全球都是“优等生”。更猛的是License-out——以前是“卖苦力”做代工,现在直接“卖技术”赚大钱。2025年1到8月,中国药企出海BD交易总额874亿美元,超2024年全年的554亿美元,其中TOP10交易总额467亿美元,首付款就收了41.6亿美元,几乎追平2024年全年。这说明啥?国际药企用真金白银投票,中国创新药,值!
中国创新药BD交易金额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工业资讯中心
虽然节后创新药板块持续调整,但不少机构都表示,创新药板块的见底信号比较明确。原因我总结下来主要在这三个方面:一是业绩确定性,国产创新药获批数量年年涨,2025年预计又是丰收年;二是出海逻辑硬,License-out首付款直接回血,比卖药赚得快还稳;三是估值低位,部分公司已经不具备继续下跌的空间,现在性价比拉满。
$港股创新药ETF鹏华(SZ159286)$跟踪的是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分股基本涵盖了港股通创新药龙头企业,比如信达生物、药明生物这些“硬核玩家”。指数编制时还特意加了“研发强度”权重,确保押注的是“真创新”,不是蹭概念的“伪创新”。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时间2025年10月23日
最近这只ETF的资金流入有点猛——近5天里有4天资金净流入,22日单日净流入超3500万元。别小看这笔钱,在创新药板块持续调整的背景下,资金逆势流入,说明什么?一个是左侧布局信号,大资金觉得跌到位了,开始提前埋伏;另一个是板块关注度回升:创新药从“冷门”变“热点”,资金开始调仓换股。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时间2025年10月23日
个人认为,这种资金行为背后,是市场对“中国创新药全球化”的强烈预期。毕竟,信达生物这种114亿美元的大单不是孤例,百济神州、恒瑞医药都在海外签了大单。当单个企业的突破变成全行业的趋势,ETF这种“一篮子买入”的方式,就成了我们普通投资者分享行业红利的最佳工具。
中国创新药的崛起,不是昙花一现的热点,而是十年积累的爆发。从“仿制”到“创新”,从“引进”到“输出”,这个行业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现在通过港股创新药ETF鹏华(159286)布局,相当于用一杯奶茶的钱,参与了一个万亿级市场的成长。
港股通创新药关联个股:百济神州、康方生物、信达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三生制药、翰森制药、科伦博泰生物、再鼎医药、荣昌生物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