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数据。其中,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53.5%,拉动2.8个百分点;三季度单季贡献率56.6%,环比再抬升,延续了消费作为经济增长 "压舱石" 的核心地位。
我们知道,2025年以来,消费板块基本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消费股及消费主题基金整体表现惨淡。
10月以来,A股在3900点下方展开震荡拉锯,消费板块能否接棒科技成为四季度领涨板块?消费新基金募集在四季度突然加速,A股和港股谁的投资性价比更优?内需市场韧性彰显,消费板块投资拐点要来了么?
新发消费ETF放量明显
今年来,消费板块走势低迷,与大热的科技板块形成鲜明对比。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食品饮料板块以4.4%的年内跌幅位列31个申万一级行业跌幅榜第一名。同期,通信、电子板块分别大涨51%和39%。
然而,当机构投资者开始预期风险偏好回落以及内需在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时,消费基金的资金募集在四季度开始突然加速,原先门可罗雀的消费主题基金一改往日的清冷氛围。
从最近ETF发行数据来看,华安国证港股通消费ETF(159285)首募规模达到6.39亿元,是近几个月消费ETF募集资金规模最大的一只。从此前跟踪同一指数的新发产品不足3亿元的规模到如今破6亿元的微妙变化,凸显出消费主题基金或正迎来布局的拐点。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10.18
公开资料显示,华安国证港股通消费ETF跟踪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于10月20日上市交易。该指数一键布局50只港股消费龙头,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农夫山泉、安踏体育、百胜中国、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深度覆盖潮玩、医美、国潮美妆等港股新消费赛道。
此前,鹏华、汇添富、富国基金在今年6月至7月集中发行了跟踪该指数的3只ETF,首募规模分别为2.98亿元、2.79亿元、2.28亿元,三大公募巨头的首募均不足3亿元。
A股港股谁更优?
老司基觉得,尽管同受益于消费复苏大趋势,A股与港股消费板块因指数结构、行业侧重与市场环境的差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投资逻辑与表现特征。
从A股消费板块来看,以传统消费为主导。中证主要消费指数中,食品饮料权重占比极高,仅白酒行业就达39%。投资逻辑:估值底部+业绩拐点,龙头“稳健+分红”优势突出。
从估值看,中证主要消费指数(000932)最新市盈率(PE-TTM)仅为19.3倍,处于近十年估值百分位的2%分位,估值低于近10年98%的时间;风险溢价方面,盈利收益率(EP)与10年期国债利差高达3.36%,为近10年来97%的高位,显示投资性价比非常高。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10.17
另外,政策催化明确。2025年《新型消费促进工程》绿色家电、新能源车下乡补贴再加码,并首次将“服务消费”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旅游、医疗、养老、预制菜等场景直接受益。
从港股消费板块来看,稀缺“新消费”+出海红利,弹性高于A股。
港股消费板块聚焦新兴消费赛道,像国证港股通消费指数行业分布均衡,涵盖饮料乳品(19.8%)、服装家纺(15.9%)、酒店餐饮(11.9%)、文娱用品(9.3%)等板块,且饮料饮品不含白酒,完全规避了传统白酒行业的拖累。更重要的是,港股聚集了大量潮玩、新茶饮、跨境消费等新消费标的,与Z世代消费偏好高度契合,在本轮新兴消费浪潮中占据优势。
另外,2025 年以来,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重点配置非必需消费板块。与此同时,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后,外资回流新兴市场,港股消费作为“稀缺资产”有望优先受益。
从配置策略来看,建议大家采取 "跨市场配置、抓核心赛道、控波动风险" 的基本思路,兼顾收益弹性与组合稳健性。如A股消费基金(60%-70%)+港股消费基金(30%-40%)的组合结构,既通过A股基金把握政策驱动的确定性机会,又借助港股基金捕捉新兴消费的高弹性收益,形成风险对冲。
A股消费基金配置需围绕 "政策受益+业绩改善" 两大主线,可重点关注重仓智能家电、绿色家电以及布局旅游、餐饮、文体休闲等细分领域的基金。港股消费基金配置应聚焦 "新消费+估值修复" 逻辑,通过指数基金或主动管理基金参与新兴赛道机会。
以下为有基金产品跟踪的5只主要港股消费指数。其中,恒生消费指数(HSCGSI)跟踪基金最多,有16只产品跟踪,跟踪总规模51亿元。跟踪产品中,恒生消费ETF(513970)规模最大,最新规模达到27亿元。
从2025年和近3年业绩表现来看,中证港股通消费指数(931454)表现最好,涨幅分别达到26%和53%。跟踪产品中,港股消费ETF易方达(513070)、港股消费ETF(159735)规模居前,场内流动性较好。
跟踪港股消费板块的主要指数业绩情况一览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10.17
老司基认为,随着四季度消费传统旺季的到来,以及政策效应的进一步释放,消费板块有望在业绩与估值双轮驱动下迎来新一轮投资机会。
#人形机器人入厂经济账曝光:两年回本#
#消费大季 买消费品or消费类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