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在其官网【新增招聘Optimus制造工程师】,base加州工厂。从汽车制造团队的经验看,制造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搭建量产产线,并保证最优生产质量和效率。机器人ETF鹏华(159278)人形机器人含量超77%领先同类,昨日净申购超9000万份领先市场,今日盘中再现净流入。
这意味着特斯拉正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这也与最近产业链获得多个量产订单相匹配。特斯拉目前规划26年产能为5-10w,直到30年实现年产百万。再call机器人0-1投资机会。(部分观点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四季度作为关键时间窗口,将迎来特斯拉股东大会、第三代机器人正式发布等一系列重要催化剂。这不仅关乎特斯拉自身的业务布局,更将引领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快速发展期。
01 四季度关键节点:机器人板块的三大催化剂
2025年四季度是机器人板块不容忽视的投资窗口期,三大关键催化剂将密集释放。
首先,特斯拉11月初的股东大会将是重要观察点。根据供应链信息,特斯拉第三代Optimus机器人预计将在这次大会上正式亮相。马斯克已透露,此次展示将包含工业场景落地和家庭服务突破等多方面能力验证。其次,供应链认证与合作将在此期间加速落地。搜索结果指出,2025年8月至11月是供应链关键密集交流期,供应商将与特斯拉就技术方案、图纸最终确认、供应份额和产能准备等进行深入沟通
。到四季度,供应商身份将基本明确,2026年出货预期也将更加清晰。第三,产业资本布局已经悄然启动。10月15日,特斯拉向中国供应商三花智控抛出6.85亿美元执行器订单,直接点燃A股机器人板块。这仅是开始,随着量产时间临近,更多供应链订单将陆续落地。
02 第三代Optimus的技术飞跃:从概念到实用的质变
第三代Optimus机器人并非简单迭代,而是在技术架构和商业化准备上实现了关键突破。
最显著的改进体现在运动控制和AI训练方面。Gen3在机械结构上进行了颠覆性重构,采用钛合金+碳纤维混合框架,整机重量降至63公斤,比前代减轻9公斤。同时,通过关节模组的液冷散热设计,持续工作时长提升至8-10小时,足以支持工厂轮班制需求。
AI训练方式的革新是另一大亮点。特斯拉在2025年第三季度全面调整训练策略,摒弃传统动作捕捉服,转向纯视频学习方案。员工佩戴多摄像头头盔执行日常任务,AI模型通过分析第一人称视角视频,直接学习技能迁移能力。
在硬件配置上,V3版本将搭载与电动汽车同源的4680电池系统,续航时间提升300%。成本控制也取得显著进展,制造成本从初代的50万美元压降至2万美元左右,为规模化量产扫清了经济障碍。
03 产业链地图:挖掘特斯拉机器人供应链投资机会
特斯拉Optimus的量产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其中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受益最为明显。
执行器系统是机器人的“关节”,也是价值量最高的部分。特斯拉机器人全身需搭载28-40个关节模组,线性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是关键。三花智控作为先行者,已获得特斯拉6.85亿美元订单。传感器是机器人的“感官”,决定其与环境交互的能力。第三代Optimus将配备更先进的六维力传感器和视觉系统。单台机器人通常需搭载2-4个六维力传感器,相关供应商如柯力传感等将直接受益。精密传动部件是保证运动精度的核心。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等产品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大。绿的谐波作为全球谐波减速器重要供应商,已通过和三花智控在墨西哥设立合资企业切入特斯拉供应链。
04 量产时间表与市场空间:从工厂到家庭的演进路径
特斯拉已制定了清晰的人形机器人量产时间表和场景拓展路径。
就量产规划而言,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首批量产,初期产能5000台,2026年产能提升至10万台,2027年冲刺50万台。这一渐进式产能爬坡策略有助于供应链同步成熟,降低量产风险。
市场应用场景将分阶段拓展。第一阶段(2026-2028年)主要集中于工业场景,执行重复性体力劳动;第二阶段(2029-2031年)进入专业服务领域,如医疗护理、教育辅助等;第三阶段(2032年后)全面进入家庭场景,成为真正的“通用机器人”。
市场规模预测令人振奋。若Optimus单价控制在2万美元以内,其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万台,对应千亿美元级营收。高盛报告显示,若人形机器人渗透率达成10%,全球市场规模将超5万亿美元。
机器人产业关联个股:双环传动、机器人、石头科技、绿的谐波、科沃斯、拓斯达、埃斯顿、鸣志电器、三丰智能、汇川技术
(文中数据来源:金融界、财联社、东方财富网等公开资料整理,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