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OpenRobots
尽管当前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受到各路不靠谱小作文扰动,但我们坚定认为特斯拉V3即将量产,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揭开新的篇章。
今后我们将以一系列文章对特斯拉V3的主要零部件环节进行介绍和梳理,首先以本文呈现我们的整体思路和框架。
1. 关注重点从新技术转向量产确定性和弹性
今年9月前特斯拉机器人缺乏明确进展和催化,且处于V2向V3发展的设计、迭代期,因此产业界和市场对特斯拉链的关注更多着眼于各个环节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案,而非过去已经用于V2的技术和产品。毕竟在V2向V3迭代的过程中,如果某一环节采用了新方案,将带来更大的边际变化和弹性。
然而,随着如今特斯拉V3即将量产,有望揭开人形机器人走向商业化和规模化的新篇章,我们认为市场关注和交易的重点有望发生转变,从对新技术、边际变化的关注转向量产确定性和弹性。
尽管人形机器人产业还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未来产业链会不断更新迭代,新技术、新方向会层出不穷,始终值得关注。但对于当前至关重要的特斯拉V3量产而言,由于其设计基本已经定型,供应链格局也即将确定,我们认为相比于未来尚不确定的新技术,眼前的V3供应链更加值得关注。
简而言之,当前的重点是特斯拉V3确定采用哪些零部件、供应商,而不是未来哪些有潜力进入T链。
此外,量产前和量产后的产品迭代演化趋势可能是截然不同的:量产前以提升性能使机器人达到性能要求为优先,而量产则说明当前硬件方案已经满足基本性能要求,未来将优先提升量产、降本能力,从而推广产品、开启数据飞轮。
这也是我们推出本系列的初衷:帮助读者梳理分析V3供应链,为未来特斯拉链的确定性和弹性价值挖掘提供线索。
2. 量产的选择在于性能、成本、可靠性、量产准备的综合权衡
为什么首先强调对特斯拉V3的关注点在于量产,因为量产就意味着对零部件、供应链的选择会以量产为目标进行考虑,而不同于在开发、迭代阶段,在零部件、供应链的选择上会更加开放以尝试不同方案。
对特斯拉机器人供应链的研究与对汽车供应链的研究是相似的。在车企的初创期或一款车型的开发、概念车阶段,车企会尝试不同供应商的不同方案,并且可能会以性能为优先,暂且忽略成本等其他因素,采用性能更好的零部件,以在概念车上展现出亮点。但进入量产阶段,车企往往会收敛供应链,且在零部件方案的选择上综合考虑性能、成本、可靠性、量产准备等多种因素。
在研究人形机器人之前,我们曾经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过深度研究。以特斯拉汽车供应链为例,特斯拉在发展前中期的供应链情况与之后截然不同。早先(2020年以前)我们跟踪到的特斯拉供应商以海外公司为主,但随着特斯拉汽车产量不断增长,供应链开始收敛并且向报价更低、量产能力更强的中国供应商转移,时至今日,大部分列表上的海外供应商基本不再向特斯拉供应产品。
根据我们的产业调查和跟踪,特斯拉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也符合这一趋势。在V2向V3迭代的阶段,特斯拉对供应链选择较为开放,广泛欢迎不同供应商向其直接或通过Tier1间接送样。这也是为何在今年9月市场关于特斯拉链会流传有诸多“小作文”的原因:不少公司确实有向T链送样,但多数并未取得进一步进展或方案仍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
如今,对新方案的探索尝试仍在进行中,但特斯拉机器人团队和供应链的重心开始转向量产。对于量产而言,并不是“什么性能好用什么”,而是在满足性能、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尽可能低的方案,并选择量产准备充分的供应商。
3. 特斯拉V3零部件导图和初步拆分
由于我们对V3供应链的研究跟踪也尚处于初步阶段,以下的零部件导图和初步拆分仅反映现阶段我们初步的调查了解和认知。欢迎读者们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