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股消费板块的广阔版图中,众多品牌犹如繁星闪烁。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体操王子”的百亿商业帝国,来聊一聊李宁,看看从吊环到碳板,一场“不放弃”的国潮革命如何进行?
本文框架:
01 “体操王子”如何开启商业征程?
02 科技驱动 + 品类扩张,构筑增长双引擎
03 消费寒冬下的韧性增长,穿越周期的底气
04 锚定港股通消费指数,分享消费升级红利
01 “体操王子”如何开启商业征程?
1988 年汉城奥运会后,李宁告别体坛进入商界,在健力宝积累了商业经验。1990 年,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成立,“李宁牌” 运动服装问世。同年,李宁身着李宁牌运动服接过亚运圣火火种,让品牌迅速打响,开启了运动品牌之路。
1994 年,李宁与健力宝分家,实现独立发展。
1996 年总部迁京,销售额达 6.7 亿;
2004 年在港上市,迎来新发展阶段。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李宁虽未获赞助权,但点燃圣火提升了品牌关注度。然而 2010 年的品牌升级并不成功,导致 2011 年业绩下滑,2012-2014 年累计亏损近 30 亿。
此后李宁回归执掌,重启经典口号,通过调整组织架构、优化产品设计、拓宽销售渠道等改革,不到一年便扭亏为盈,展现出品牌韧性。
02 科技驱动 + 品类扩张,构筑增长双引擎
近年来,随着国潮风的兴起,李宁品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趋势,通过推出一系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比如在纽约时装周上大放异彩的中国风服饰,成功实现了品牌的重塑与升级,引领了国潮运动时尚的新潮流。
“中国李宁” 系列产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完美融合,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个性化、时尚化的追求,更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深受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喜爱和追捧。
在消费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李宁踏出了一条增长之路。从财报数据看,2024年李宁营收达 286.76 亿,同比增长3.9%;毛利率提升至49.4%,经营现金流增长12.4%至52.68亿。
(数据来源:Wind;公开资料整理)
在科技研发上,近十年投入超 35 亿,2024 年研发投入增长 9.3%。全新中底科技 “超䨻”、“防暴雨双透纳米科技” 等相继问世,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还强化了品牌的专业形象。这直接带动鞋类收入增长 6.8% 至 143 亿,占总营收近 50%,其中跑步品类零售流水增长超 25%,飞电、赤兔等核心 IP 销量突破 1060 万双。(数据来源:Wind;公开资料整理)
在品类扩张上,李宁围绕跑步、篮球等六大核心品类,不断拓展户外、网球等新兴领域。2024 年羽毛球业务收入显著增长,户外品类从 “都市通勤” 到 “自然探索” 的产品布局,精准契合了消费者多元运动需求。多品类矩阵既分散了经营风险,又打开了增长空间。
03 消费寒冬下的韧性增长,穿越周期的底气
面对消费市场的不确定性,李宁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库存管理上,全渠道库销比维持在 4 个月,库存周转天数 64 天,优于行业平均。渠道优化方面,李宁有序关闭低效门店,提升单店效率;同时电商业务增长10.3%,线上线下融合成效初显。
品牌层面,李宁通过“以我为名”等活动强化消费者互动,与顶级体育赛事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这些举措稳住了市场份额,即使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营收和毛利率的双增长。
从估值看,当前李宁市盈率 12.74 倍(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07-13),处于历史估值区间的合理位置。考虑到其品牌势能、产品创新能力和稳健财务状况,李宁的长期投资价值或凸显。
04 锚定港股通消费指数,分享消费升级红利
李宁的爆发性增长(2025年H1流水增速领跑行业)印证了其“科技+文化”双引擎模型的可持续性。对于投资者而言,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提供了更分散的赛道布局机会:
- 成分股优势
李宁作为指数的前十大成分股,占比3.66%。服装(李宁、安踏)、非酒精饮料(农夫山泉)、潮玩(泡泡玛特)等新消费占比超50%,避免了白酒、汽车等周期波动;精准锚定新消费趋势。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07-13
- 历史弹性验证
今年以来,文化叙事重塑消费逻辑,在满足“悦已需求的同时,夯实了消费升级的产业根基。在此背景下,新消费含量更高的指数今年以来的表现更优。2025年上半年指数累计收益24.33,跑赢恒生消费指数;
- 指数行业分布亮点:
数据来源:iFind;分类依据为恒生三级
服装(10.06%)+ 玩具及消闲(8.53%)= 18.6%的“情绪消费”权重,精准捕获新消费的升级红利。
港股消费关联个股:泡泡玛特、百胜中国、安踏体育、农夫山泉、百胜中国、海尔智家、华润啤酒、老铺黄金、思摩尔国际、蒙牛乳业。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行业板块相关基金: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