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欧稀土与半导体供应链临时协调纪要的签署,标志着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进入新阶段。安世半导体中国在人事任命与资产复位方面的阶段性胜利,不仅是对单一企业权益的维护,更折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在全球化博弈中的战略韧性。这一事件背后,是$科创芯片ETF指数(SH588920)$所代表的产业逻辑——在自主可控主线下,通过高景气赛道的确定性配置,捕捉产业链协同带来的长期价值。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深度重构。中欧协调纪要的达成,本质上是各国对稀土等战略资源供应链安全性的重新审视。安世半导体案例显示,中国企业在核心环节的技术积累已具备国际竞争力,而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通过精准追踪科创板芯片产业指数,将这种竞争力转化为可量化的投资标的。该ETF覆盖的成分股中,不乏在先进制程、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实现突破的企业,其产业链协同度与业绩确定性已通过市场验证。
从投资维度看,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的配置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首先是技术自主可控的硬核属性。在全球供应链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拥有自主技术储备的企业更具抗风险能力;其次是业绩增长的确定性。根据三季报数据,ETF成分股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15%,部分企业已实现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量产的跃升;最后是估值修复的空间。当前科创板芯片板块市盈率处于历史分位数30%以下,存在明显的价值洼地效应。
需要警惕的是持仓拥挤风险。近期部分半导体个股成交额占板块总成交额比例超过20%,短期交易拥挤可能引发波动。但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通过指数化投资分散个股风险,其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占比控制在45%以内,有效平衡了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在自主可控主线下,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半导体产业升级的透明通道。其底层资产涵盖从芯片设计到制造的全产业链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闭环。
对于希望进一步扩展半导体投资版图的投资者,可关注同属科创半导体ETF鹏华(589020)与科创AIETF鹏华(589090)。前者聚焦半导体材料与设备领域,后者则瞄准AI芯片的算力革命,三者形成从基础硬件到智能应用的完整布局。这种产品矩阵的构建,本质上是对半导体产业未来十年发展逻辑的深度解构——当全球供应链进入重构期,真正具备技术壁垒与产业链协同能力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实现价值增长。
站在当前时点,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不仅是应对短期波动的防御工具,更是把握中长期产业趋势的战略选择。其价值内核在于,通过指数化投资将个体企业的技术突破转化为整体产业的确定性增长,最终在自主可控的道路上实现投资价值与产业价值的共振。
科创板半导体板块关联个股:海光信息、寒武纪、澜起科技、中芯国际、中微公司、芯原股份、华虹公司、佰维存储、拓荆科技、沪硅产业。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11月4日;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科创半导体ETF鹏华(SH589020)$、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半导体ETF(159813)、科创AIETF鹏华(589090)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