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证券、高盛等机构研报密集发声,明确指出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叠加AI算力需求井喷,行业长期增长空间已全面打开。这一判断是基于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产业生态构建等硬核事实。
技术突破层面,盛美上海首台前道涂胶显影设备交付头部晶圆厂,标志着国产设备在关键环节实现零的突破。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设备厂商持续斩获大额订单,则进一步验证了国产设备在先进制程中的竞争力。设备厂商在手订单普遍同比增长50%-100%,行业进入业绩兑现期。硅片材料领域同样迎来突破,立昂微12英寸硅片产能爬坡顺利,沪硅产业大尺寸硅片国产化率突破50%,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方面,天岳先进8英寸碳化硅衬底良率突破80%,2025年全球碳化硅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0亿美元。这些数据背后,是国产厂商在材料、设备、设计等环节的持续突破。
政策支持层面,九部门联合印发《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加大半导体等战略产业支持力度。这一政策导向与产业现实需求形成共振,推动国内晶圆厂扩产潮持续升温。2025年新建产线投资规模预计超3000亿元。政策红利与资本投入的双重驱动,为科创半导体ETF鹏华(589020)提供了坚实的增长基础。
产业生态层面,阿里宣布追加3800亿AI算力基建投入,百度、腾讯等科技巨头争相布局自研AI芯片,带动上游设计、制造、封测全链条需求激增。阿里云栖大会最新动态显示,其数据中心液冷服务器采购量同比激增300%,中科曙光冷板式液冷方案PUE值降至1.1以下,液冷设备市场规模三年内有望突破500亿元。英维克、高澜股份等厂商斩获亿元级订单,行业毛利率普遍提升至40%以上。这种生态级的技术升级与市场需求扩张,为科创半导体ETF鹏华(589020)创造了独特的技术红利窗口。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9月25日
封测及先进封装环节,通富微电、长电科技等龙头加码先进封装产能,TSV硅通孔、CoWoS封装技术实现量产。随着AI芯片算力密度提升,2.5D封装渗透率年内有望突破30%,带动封测厂商单颗芯片价值量提升3-5倍。2025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预计达500亿美元,中国厂商市场份额将提升至25%。这种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扩张的双重驱动,为科创半导体ETF鹏华(589020)提供了持续的增长动能。
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9月25日
在对比科创AI鹏华(589090)时,需注意到两者在投资逻辑上的差异。科创半导体ETF鹏华(589020)更侧重于半导体产业链的纵向整合与国产化,而科创AI鹏华(589090)则聚焦于AI算力产业链的横向拓展。两者在投资逻辑上形成互补,但科创半导体ETF鹏华(589020)在技术突破与产业红利共振的背景下,展现出更强的增长确定性。
综上所述,科创半导体ETF鹏华(589020)在技术突围、政策支持、产业生态构建的三重驱动下,正迎来历史性的投资机遇。其投资价值不仅体现在短期业绩兑现,更在于长期增长空间的全面打开。在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从当前20%跃升至60%以上的过程中,科创半导体ETF鹏华(589020)有望成为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核心受益者。
科创半导体关联个股:中微公司、华海清科、拓荆科技、沪硅产业、安集科技、中科飞测、芯源微、华峰测控、盛美上海、天岳先进。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9月25日;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科创半导体ETF鹏华(SH589020)$、$科创AIETF鹏华(SH589090)$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