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季度行情逐步展开,市场在科技热潮震荡回调中迎来新的布局窗口。公募机构普遍认为,经历多年估值调整后,A股已进入性价比凸显的配置区间。摩根资产指出,2024年政策转向推动市场估值修复,具备长期成长性的科技资产仍是核心主线;招商基金则强调,科技产业趋势明确,随着技术落地与商业化加速,行情将向更多细分领域扩散14。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两大方向凭借政策红利、技术突破与产业爆发潜力,成为资金关注的“确定性赛道”。
人形机器人“跑”进现实,产业链催化加速
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落幕,21款参赛机器人展现了中国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与AI决策领域的突破。天工与松延动力分获冠亚军,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商业化场景的“最后一公里”已被打通。
人形机器人的加速奔跑,映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技术突破:多模态大模型(如GPT-4o)与仿生传感器的结合,赋予机器人更智能的交互能力;
成本下降: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价格十年内降幅超90%,推动商业化成本进入可接受区间;
政策红利:北京“具身智能创新伙伴计划”等地方政策密集出台,目标三年内培育3-5家独角兽企业。
ABI Research预测,2030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美元,而2025年或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产业链从“0-1”向“1-N”跨越的拐点已至。
AI+机器人双轮驱动,锁定核心成长红利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催生跨行业应用场景的爆发:
工业领域:AI视觉质检、智能物流分拣系统大幅提升效率;
服务业:医疗机器人、家庭陪伴机器人加速渗透;
通用场景:自动驾驶与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协同创新,推动技术复用与降本58。
然而,个股投资面临技术路线不确定性与估值波动风险。对此,指数化投资工具凭借分散风险、一键布局的优势,成为普通投资者把握趋势的更优选择。
指数投资新选择:双ETF覆盖AI与机器人核心资产
1. $科创板人工智能ETF(SH588930)$ :硬科技创新的“风向标”
聚焦前沿技术:紧密跟踪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覆盖30家AI产业链龙头,上游算力芯片(如寒武纪)、中游大模型(如金山办公)、下游机器人应用(如石头科技)全链条布局,前五大成分股权重达69%,主题纯度与弹性兼具。
政策与产业共振:受益于上海“智能算力突破100EFLOPS”目标及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基金(规模超600亿元)支持,国产算力替代与技术创新双重驱动。
2. $机器人ETF基金(SH562360)$:全产业链布局的“工具箱”
覆盖多元场景: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囊括机器人本体制造、核心零部件(如减速器、伺服系统)、智能应用系统等环节,兼顾工业自动化与服务机器人趋势。
国产化先锋:重仓汇川技术、中控技术等国产自动化龙头,同时辐射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等下游高增长市场6。
当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已从概念期迈入业绩验证期。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押注单一企业,不如通过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930)与机器人ETF(562360),以指数化方式捕捉行业整体成长红利。这两只产品不仅覆盖产业链核心环节,更受益于政策扶持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是布局二季度行情的优选工具。#特朗普再喷鲍威尔,美国股债汇三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