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AI算力以每年30%的速度狂飙,美国电力缺口正以“指数级”速度撕裂传统能源体系。2030年,仅AI数据中心就将吞噬美国13%的电力需求,而当前光伏备案装机量年均缺口达20GW。在这场“电力饥荒”中,光储系统正从配角跃升为主角,而科创新能源ETF(588830)精准卡位这一历史性转折点。

一、天合光能5GWh储能大单:揭幕全球绿电直连时代
2025年11月,天合光能(科创新能源ETF第一大成分股,占比7.76%)与Pacific Green签署5GWh电网级储能系统供应协议,锁定2026-2028年订单。这一动作绝非偶然——美国FERC新规明确鼓励数据中心与发电机组直连,而光储系统凭借0.033美元/kWh的度电成本(含ITC补贴)、1.3美元/W的CAPEX以及4小时放电时长,成为AI算力的“电力心脏”。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11月5日
按50%绿电供应比例计算,1GW算力需配套6GWh储能。若2030年美国AI算力达60GW,仅数据中心领域就将催生200GWh储能需求。而天合光能此次斩获的5GWh订单,仅是这场能源革命的“前菜”。
二、低压直流储能:AI算力的“电力外挂”
特斯拉数据中心已验证的低压直流方案,正在重塑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架构。该方案在中压侧集成PCS+储能,实现机架与储能一体化设计,使算力密度提升40%,峰值支撑能力增强3倍。按1GW算力、110%功率配比、4-8小时时长测算,对应储能需求达4.4-8.8GWh。若2030年该方案渗透率达60%,全球AI储能需求将飙升至110GWh。这一技术路线对系统集成商提出严苛要求:需同时掌握电力电子、电池管理、热控制等跨学科能力。
三、科创新能源ETF(588830):精准捕获全球绿电缺口红利
截至2025年11月,科创新能源ETF近一周资金净流入超5亿元,今日领涨新能源类ETF。其成分股覆盖“光储充”全链条: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11月5日
天合光能:全球储能系统交付量TOP3,2025年Q3储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7%
晶科能源:N型TOPCon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5%,海外组件出货占比达68%
阿特斯:美国储能工厂产能爬坡至8GWh,2026年订单已覆盖产能的120%
该ETF近3月涨幅达27.25%,近6个月涨幅51.52%,年化收益率高达108.7%。其核心逻辑在于:美国储能2026年预计装机76GWh(同比+44%),2030年超350GWh,而本土电芯产能仅100GWh,中国供应链将承接60%以上的电池需求。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11月5日
四、横向对比:创业板新能源ETF(159261)与光伏ETF(159863)的差异化机遇
创业板新能源ETF鹏华(159261):聚焦动力电池与智能电车赛道,宁德时代(14.15%)、汇川技术(11.31%)等成分股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全球占比60%的优势。但该ETF近1年涨幅58.21%的背后,是行业平均30%的估值水平,需警惕产能过剩风险。
光伏ETF基金(159863):前十大权重股涵盖阳光电源(17.62%)、隆基绿能(8.41%)等,近3月涨幅38.58%。但其困境在于: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速已从2022年的35%降至12%,且组件价格跌至0.08美元/W的历史低位。该ETF更适合波段操作,而非长期持有。
相比之下,科创新能源ETF(588830)的独特性在于:其成分股70%以上收入来自海外,且储能业务占比超40%,完美契合全球AI电力革命的历史进程。
当全球AI算力进入“电力约束”阶段,科创新能源ETF(588830)已不再是普通的新能源指数基金,而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期权合约”。其成分股正在用一个个GWh级订单证明:在电力革命的浪潮中,技术壁垒与全球化布局才是真正的护城河。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或许是最接近“捕获下一个特斯拉”的历史性机遇。
科创新能源板块相关个股: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 大全能源 、天奈科技 、容百科技、中信博、孚能科技、厦钨新能、三一重能。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科创新能源ETF(SH588830)$、$光伏ETF基金(SZ159863)$、创业板新能源ETF鹏华(159261)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