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今天又是震荡的一天!三大指数屡次冲高回落,盘面上轮动更快了!之前的高位股,比如光模块易中天、固态电池都又所回落,反而是新能源的另一个分支—储能、光伏、核电、风电等新能源赛道集体暴动,德明利、科华数据、太原重工、润建股份、嘉泽新能等10多只个股涨停。
发生了什么?直接导火索是两大政策利好同时爆发: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除了上述储能规模行动方案,还有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文件明确提到要“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同时“稳步推进核电开发,积极安全有序推动一批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这些政策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支持。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新型储能已经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
内蒙古、新疆装机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山东、江苏、宁夏装机规模超过500万千瓦。储能行业正在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经济性拐点正在显现。
立陶宛
当然,虽然今天固态电池部分回落,但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说储能是新能源的当下,那么固态电池就是未来!这个赛道最近已经成为市场最热的风口之一。
近一个月,固态电池板块获机构调研频次超过2000次,壹石通、新宙邦、赣锋锂业等机构调研频次均超过100次。9月份以来,万得固态电池指数大涨超12%,相关成份股涨幅更为可观。
为什么固态电池这么火?根本原因在于其相比传统液态电池的压倒性优势: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好。
传统液态电池能量密度已达到250-300Wh/kg的理论极限,而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500Wh/kg以上。这对于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和安全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GWh,2024-2030年出货量复合增长率超80%。2027年将是加速节点,到2030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固态电池目前主要有三种技术路线: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现在可以说是多局开花。
比如宁德氧化物路线2026 Q1小批量,与宝马签订2027年20 GWh长单;盟固利,人形机器人电池批量供货+NCA材料通过头部中试,盘中3万手抢筹;国轩高科,公司首条全固态中试线良品率90%,能量密度525 Wh/kg,9月底给奇瑞小批量装车,2 GWh量产线开始设计;亿纬锂能“龙泉二号”首批10 Ah全固态电池下线,这些都是有试线产品的,确定性比其他板块真的大很多。
我们再看工信部《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点名“全固态电池”,60亿专项补贴9月已下达到省;新能源车“热失控零起火”法规2026年7月强制执行,液态电池成本再低也得让路。这几年迭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单GWh固态产线设备价值5亿元,是传统锂电3倍;盈利空间很大!
因此固态电池的产业链各环节都孕育着投资机会: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个股选择难度大、风险高,指数投资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科创新能源ETF(588830)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新能源指数,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50只市值较大的光伏、风电以及新能源车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从持仓结构看,指数电池占比达38.5%。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大全能源、天奈科技、阿特斯、孚能科技、电气风电、容百科技、厦钨新能、嘉元科技,覆盖了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既有走出周期的光伏风电,也有未来趋势固态电池!
值得一提的是,厦钨新能作为固态电池核心材料硫化锂的供应商,其CVD技术制备硫化锂的纯度≥99.9%,并显著提升与电极材料的界面相容性,是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关键参与者之一。
新能源板块近期强势表现离不开基本面的支撑。中汽数据显示,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62.5万辆,同比增长37.3%;销量为962万辆,同比增长36.7%。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在汽车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到45.5%,接近半壁江山,显示新能源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达到614GWh,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80%。历史性产业机遇面前,科创新能源ETF(588830)无疑是投资者一键布局新能源赛道的便捷工具。
科创新能源板块相关个股: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 大全能源 、天奈科技 、容百科技、中信博、孚能科技、厦钨新能、三一重能。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