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时代,闲钱存银行跑赢通胀都难,更别说让财富增值了。说到这儿,不得不提红利低波ETF永赢这只红利低波产品。这只ETF是跟踪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的,指数里都是精挑细选的“高股息+低波动”标的。我查了下数据,它近一周已经涨了1.12%,成立到现在收益率4.55%,虽然不算暴涨,但胜在稳,最近的9天里有8太牛都是上涨的。

而且今天也是上涨的,最新价格已经达到了1.054,再破新高。

那普通人能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钱缩水吧?其实市场早就给出了答案:最近半年,越来越多资金开始从活期、货币基金里“搬家”,往那些“风险不高但收益比存款强不少”的地方挪。你去翻一翻最近的行情,那些市盈率十几倍、每年分红稳定的股票,反而走得更稳当。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当躺赚的路走不通了,大家就会去找“虽然要承担点波动,但能拿到真金白银分红”的资产。
这类资产里,“红利低波”算是个典型代表。名字听着专业,其实就是“分红高、波动小”的股票组合。它们大多集中在银行、交运、建筑这些传统行业——别觉得传统行业“老气”,这些行业的公司往往商业模式成熟,现金流稳定,就算经济有点波动,它们的业绩也不会大起大落。更关键的是,它们分红实在,每年把利润的30%甚至50%分给股东,长期拿着,光分红再投就能积少成多。
不过今年上半年,这类资产确实“委屈”了一阵子。你也知道,今年A股主要靠科技股带着飞,AI、半导体、算力这些概念炒得火热。这时候资金都往“能讲故事、有想象力”的成长股跑,红利低波这种“慢吞吞”的风格自然受冷落。我当时就跟身边朋友说:“别急,A股历来‘风水轮流转’,科技股涨多了总会歇脚,到时候资金还是会回来找‘安全垫’。”
果然,从10月开始,风向悄悄变了。外部关税那边又有新动静,市场一下子谨慎起来,前期涨得猛的科技股开始回调,之前被冷落的红利低波却悄悄走强了。你去看风格对比图:去年11月到今年1月,红利低波指数比中证TMT指数多涨了15%;今年2月到5月,又是红利低波跑赢,这次差距更大,有20%;现在10月刚过,这两条曲线的“强弱拐点”又出现了——红利低波开始向上拐,科技股那条线则慢慢往下。
这种切换不是偶然。你想,科技股虽然爆发力强,但估值波动大,一旦市场担心“故事讲不下去”,资金就会兑现利润。而红利低波的公司,市盈率大多在10倍左右,股息率能到5%以上,就算股价不涨,拿着分红也比存银行强,这种“下有保底”的特性,在风险偏好下降时就成了香饽饽。
接下来几个月,我觉得红利低波的行情还能延续。一方面,四季度是资金调仓的关键窗口,基金经理年底要做业绩,肯定会把手里波动大的品种换成“稳得住”的;另一方面,马上要出三季报和年报预告,那些现金流好、分红稳定的公司,业绩确定性强,容易吸引避险资金。而且别忘了,现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才2.7%,很多红利低波股票的股息率已经比国债高了2个百分点,这种“股债性价比”的优势,会让配置资金慢慢入场。
那普通投资者怎么参与呢?直接买个股可能挑不准,或者资金不够分散,容易踩雷。这种时候,ETF就是个省心的工具——一篮子买齐所有高分红、低波动的股票,省去选股麻烦,还能像股票一样在二级市场买卖,流动性好。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入场算不算追高?我觉得不算。你看它跟踪的指数,当前市盈率才9.8倍,股息率5.2%,都还在历史中枢以下,值得持续锁定,眼下或是低位入局,抄底便宜筹码的好时机!
其实投资就像搭积木,不能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块,也得有“稳当抗跌”的块。现在货币基金收益躺平,科技股又波动大,把一部分闲钱放到红利低波ETF里,既能赚点比存款强的收益,又能给组合加个“安全垫”,何乐而不为?#高盛看多A股:慢牛正形成 还有约30%上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