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宏大背景下,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储能技术作为平衡电力时空错配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价值再度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2025—2027年)》,旨在通过新型储能的规模化应用,为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与新型电力系统升级提供关键支撑。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发挥什么作用?何以走向发展黄金期?
储能:能源时空错配再平衡的核心抓手
储能技术通过实现电能的“时空平移”,精准化解发电侧与用电侧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错配矛盾,从而成为现代电力系统,尤其是高比例新能源系统中的“稳定器”和“调节器”。
储能的战略价值体现在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等各个环节。首先,削峰填谷,提升电力系统经济性。电力需求存在较大的时空波动性,储能系统可以在用电低谷、电价低廉时充电,在用电高峰、电价高企时放电,不仅能平滑负荷曲线,降低电网的峰值压力,还可通过峰谷价差套利,创造直接的经济收益。其次,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助力清洁能源转型。风电和光伏“看天吃饭”的特性使其发电功率难以预测和控制,储能可以将超额电能储存起来,将不稳定的清洁电能变为稳定可靠的“优质电”,极大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并网规模和利用效率,是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关键路径。最后,保障用电可靠,提升电能质量。储能系统响应速度极快,能够提供电网必需的辅助服务,如频率调节、电压支撑、无功补偿等,有效抑制电网波动,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对于关键负荷和偏远微电网,储能更可作为备用电源,保障供电不间断的核心装备。

低碳时代更需要重视新型储能体系建设
在传统的以火电为主的能源体系中,因燃煤机组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惯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相对容易保障,发电功率可根据用电负荷的变化进行灵活、可预测的调整。然而,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时代,风电和光伏等清洁能源显现出供能间歇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这为电力系统带来挑战,电能资源可能出现时空错配,电力系统稳定性亦经受考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即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就地使用并配套建设储能体系,实现发用电的本地化平衡,并将平滑后的电能送入电网,减轻主网压力,这既能提高新能源电力利用效率,又有助于促进电力稳定供应成本的权责公平性。
储能体系在解决电能时空错配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就地消纳,储能是本地电力系统平衡的“蓄水池”,能够有效熨平风光发电的峰谷特征;对于远距离外送,在送端配置储能可以提升送电功率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在受端配置储能则可以增强电网消纳波动性电源的能力和安全性。低碳时代,储能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要基础设施和核心要素,是新能源并网、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钥匙”。

需求驱动多元,储能迎来发展黄金期
在低碳转型背景下,储能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一方面,国内新型储能建设全面加速。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系列政策,为行业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方案指出,要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另一方面,出海需求广阔,全球市场百花齐放。中国强大的储能产业链优势,正助力其产品和服务加速走向世界。当前,全球大储迎来爆发式增长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新能源电力市场机制成熟,大型储能项目经济性显著,需求持续高增。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为改善能源结构、保障电力供应,也对大型储能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工商储商业模式渐明,工商业用户引入储能动机不断增强,商业模式逐渐清晰。户储市场需求增速恢复,以欧洲市场为代表的户储领域,经库存消化和市场调整,需求已开始逐步回暖。储能正从平衡电力系统、促进绿电消纳的工具,变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全球绿色转型进程持续深化,储能正迎来发展黄金期。
$富国中证绿色电力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20095)$
$富国中证绿色电力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0096)$
#固态电池最新突破:能量密度创新高##DeepSeek、寒武纪同步发布引关注##存储芯片掀涨价潮!投资机会几何?#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