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时隔近30年,黄金在全球央行储备中的占比,居然超过美债了!!
近期一篇媒体报道,引用彭博社和对冲基金数据,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黄金在全球央行储备中的占比,时隔近30年再次超越美债。截至8月下旬,全球央行总计持有36000吨黄金,按当时3500美元/盎司的均价计算,黄金储备总价值约4万亿美元,高于当时除美联储外全球央行持有的美债规模——3.5万亿美元。从占比来看,黄金占央行储备的27%,美债则为23%。
黄金到底有多热?都不用我们多说了。拿今年双11来说,电商平台的“黄金券”抢疯了,“如何抢黄金券”话题阅读量直接破了3亿!
大家疯抢的背后,其实是金价一路疯涨的底气。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今年以来国际金价涨幅已超50%,COMEX黄金盘中突破4140美元/盎司,上海金上涨53%,黄金毫无疑问是全球最赚钱的资产之一。
但就在大家疯狂囤金、金价一路狂飙的时候,上上个周末,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一个黄金相关税收的政策。其中一句尤为关注“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则区分标准黄金的投资性用途和非投资性用途,分别按规定适用增值税政策。”
新规落地这十几天,网友们的反应堪称大型围观现场:“买黄金要收税了?”“难怪金价又涨了!”“好多金条都下架了?”
这波新政到底是咋回事?对金价、对咱们买黄金,到底有啥影响?
今天,我们来给客官们捋一捋~
在开始前,先给大家科普个小背景,客官们先搞懂黄金怎么流通到我们手里的?
我们国内所有经过精炼开采和进口的黄金,主要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银行、金店的黄金基本都是从这俩地方进货,再转到咱们消费者手里。
以前的黄金税收政策,对黄金的交易或买卖管理较为简单,不从上期所、上金所提取实物黄金的一律免征增值税;提取了实物黄金的,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也就是征税以后立刻退税。
而新政策最大的变化在于——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得区分“投资性用途”和“非投资性用途”,再按不同规定征税。
如何区分?
像直接销售或加工生产含金量99.5%及以上的金条、金块、金锭、金片以及法定金质货币,都属于投资性用途的黄金。
而日常佩戴的黄金首饰、黄金工艺品,以及工业用金等等则属于非投资性用途。
接下来直接上干货,不同场景买黄金,到底征不征税?让客官一看就懂:
比如在证券账户交易的黄金类ETF,在银行交易按克买的积存金、且不提取实物黄金的,免征相关税收。
在银行交易按克买的积存金,并提取实物黄金,需要征收7%的税。
针对非投资用途,比如金手镯、金项链等黄金饰品,需要征收7%的税。
针对投资用途,如果银行从前面提到的两个交易所购买的,属于自营黄金则免征,若是从其他机构购买的,则需征收7%的税。
实物黄金中的金条,如果是上期所、上金所的非会员客户,需征收7%的税。
不用提实物、还免征增值税的黄金类ETF是越来越香了,性价比直接拉满!趁这波风口,不妨关注一下咱家的金ETF(交易代码:518680)及其联接基金(A类009504;C类009505),省心又划算~
更有意思的是,黄金消费市场还出现了拐点!
过去一提到“买金”,客官们第一反应肯定金镯子、金项链这些金饰品。但是根据11月10日中国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投资金”首超“首饰金”。
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黄金消费量682.73吨,同比下降7.95%。其中黄金首饰270.04吨,同比下降32.50%;金条及金币352.12吨,同比增长24.55%。
不过热闹归热闹,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这波“黄金牛”还能走多远?
复盘1970年以来的黄金牛熊周期,价格反转往往是核心逻辑被打破。目前来看,“去美元化”的核心逻辑依旧坚挺,以及美元信用虽下滑但仍是重要储备货币,再加上美元利率下行,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变低,这些都在支撑金价上涨。
最后,我们必须提醒一句:虽然投资需求火爆,但高位波动风险可别忽视!面对着接近4200美元/盎司的黄金,价格高位必然伴随着高波动。无论短期黄金的投资逻辑多么充分,市场始终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千万别孤注一掷All in单一赛道,理性配置才是王道~
#杨德龙:4000点或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