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智平方”)与面板巨头惠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惠科”)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慧智物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深圳共同宣布,双方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根据协议,未来三年,将有超过1000台搭载智平方具身大模型的机器人在惠科全球生产基地“上岗”
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机器人行业采购惯例一般为阶梯式定价,订单量越大价格越实惠。参考行业内其他批量机器人订单的定价,据公开资料,特斯拉Optimus成本价约为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3.4万元),优必选机器人单机约为售价50-60万元。
综合行业水平,按照每台约50万元估算,前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智平方与惠科这笔1000台订单的总金额,或达近5亿元人民币,有望刷新此前行业内的纪录,成为全球具身智能领域的最大单笔订单。
智平方方面向记者表示,此次合作将以产线上复杂的PCB(印刷电路板)操作为首个示范场景,逐步覆盖从仓储物流、上下物料、零部件装配到质检测试等全流程。
与汽车制造总装类似,半导体显示产业诸多柔性生产环节是自动化改造难点,行业分析师称,传统自动化设备因依赖预设程序难应对多型号混线生产与复杂环境,而这正是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机会。
此外,除了PCB操作环节,机器人还将在OLED真空贴合、耗材管理与尾料回收等多场景发挥作用。例如在真空贴合中精准控制吸附力,避免材料褶皱,显著提升工艺一致性。
“人形机器人要成为真正的‘打工人’,数据是必须跨过的门槛,”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谁拥有最多的工业领域生产数据,谁就可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跟客户共同开发,用场景换数据,已成为行业共识。智平方方面强调,通过在惠科产线的持续运行,将构建起驱动技术进化的“数据闭环”飞轮。机器人在执行任务中积累的海量真实数据,将直接反哺大模型迭代,形成“越用越聪明”的效应。
谈及未来商业化路径,郭彦东表示,智平方将效仿智能汽车发展,从半结构化场景逐步迈向非结构化场景,当前高端制造柔性场景与公共服务多样化场景最具商业价值;他认为 “真实劳动创造碳基人类,真实服务将创造硅基人类”,通用智能机器人需在真实劳动场景中持续淬炼,才能成长为人人可用的智能终端。
#百辩基民秀之开诊吧##人形机器人利好不断!机构掀调研热#$天弘创业板ETF联接C(OTCFUND|001593)$$南方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联接C(OTCFUND|004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