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医药ETF(SH513700)$逆势上涨3.30%,在恒指承压背景下显得格外亮眼。这一涨幅不仅折市场对医药板块的风险偏好修复,更预示了创新药方向在科技属性与估值优势共振下的配置价值。2025年初以来,全球资本目光持续聚焦医药领域,香港医药板块作为兼具科技硬度与估值弹性的优质资产,正成为资金追逐的"价值洼地"。
市场情绪的转变成为重要催化剂。随着汇金等国家队的入市维稳,市场情绪逐渐转为积极乐观。资本开始重新审视医药行业的科技内核。创新药作为医药领域"硬科技"的典型代表,其研发过程融合基因编辑、AI药物筛选等尖端技术,在全球产业生态中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这种认知转变直接推动资金从纯科技板块溢出,开始深度挖掘医药行业的科技属性。
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过去数年,中国创新药企业突破"Fast-Follow"模式,在临床阶段频繁验证"Me-Better"甚至"Best-in-Class"药效。这种从跟随到领跑的转型,使得本土创新药不仅在国内市场形成替代效应,更在国际舞台引发关注。即将到来的ASCO大会上,中国药企将携最新临床数据登场,预示着全球医药产业格局正在被重新定义。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技术突破正转化为商业成果,多款自研创新药收到海外药企的合作邀约,印证了"中国创新"的国际溢价正在形成。
估值层面的超跌反弹则构成交易性机会。经历连续四年大幅下跌后,港股医药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极低分位。以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为例,2021-2024年间最高跌幅达72%以上,当前市盈率显著低于全球同业。这种估值洼地效应叠加机构持仓低位,为估值修复提供了充足空间。特别是在2024年生物医药板块领跌全市场的背景下,2025年初的上涨更像是均值回归的必然,而非单纯的概念炒作。
从市场结构看,港股医药板块具备三重驱动力:其一,CXO板块凭借全球领先的研发服务能力和前期过度杀跌的估值,正在吸引国际资本重新定价;其二,创新药械领域的高技术壁垒和政策支持,使其成为资金避险与成长兼顾的选择;其三,传统药企经过业绩阵痛期,其创新管线已进入收获阶段,叠加平台优势带来的商业化加速,有望推动估值与业绩双击。
值得关注的是,海外资金回流正在重塑港股医药的生态。年初以来,港股通资金持续流入医药板块,全球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医药资产的配置价值。这种资金动向不仅是对前期过度悲观的修正,更是对中国医药创新能力的认可。随着海外政策不确定性的消解,CXO板块的估值折价有望逐步修复,而创新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更可能催化板块重估。
站在当前时点,香港医药市场正处于科技属性兑现与估值修复的共振周期。当市场情绪从"硬科技"外延扩展至医药内核,当行业创新从跟随转向局部领跑,当估值从深度洼地开始修复,这个兼具科技硬度与估值弹性的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的机遇窗口。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把握中国医药创新的"非线性增长"时刻,或许正在此刻。投资者可借道香港医药ETF(513700)进行布局。
港股医药关联个股:百济神州、药明生物、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石药集团 、中国生物制药、京东健康、国药控股 、 药明康德、再鼎医药。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