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市场波动加剧,而A股银行板块以其独特的抗跌性和避险属性,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中证银行ETF(512730)作为跟踪银行板块的核心标的,七连阳的市场表现尤为引人注目。
一、历史回测:银行板块的"压舱石"属性
回溯A股历史,银行板块在大盘调整期展现出显著的防御属性:
2008年金融风暴:在央行放水政策下,银行股资产规模扩张,但净息差收窄导致营收承压。尽管如此,银行股估值在危机期间逆势修复,PE从8倍回升至15倍。
2015年A股大跌(2015年6月15日-2016年1月27日):市场千股跌停之际,中证银行指数仅下跌27.96%,远低于同期上证指数47.05%的跌幅。
2024年1月普跌:沪深300指数下跌13.77%,而中证银行指数逆势上涨6.33%。降息预期下,银行股高股息率(超5%)吸引资金涌入。
核心规律:银行板块系数长期低于市场均值,其在经济承压期的抗跌性源于稳定的盈利能力和政策托底。历史数据显示,大盘调整期布局银行ETF,在估值修复期平均可获得15.6%的超额收益。
二、资金动向:中证银行ETF逆势吸金的三大信号
截至2025年4月17日,中证银行ETF(512730)近一周(4月11日-17日)呈现显著资金净流入:
净值与份额双升:4月11日基金净值1.5214元,较4月7日低点反弹3.4%;份额从4月7日的4987万份增至4月15日的5058万份,周增幅1.4%。
市场联动效应:社融增速超预期(4月预计8.8%),叠加第二批险资试点1620亿元流入,银行板块作为低估值蓝筹成为资金避风港。
关键启示:当前银行ETF的资金流入,既是对降息预期的提前布局,也是对板块估值底部的确认。
三、配置银行板块的“三重护城河”
在当前全球股市丛林中,银行板块展现出独特优越性:
1、估值洼地优势:
中证银行市净率0.67,其中四大行市净率(PB)0.68-0.72倍,处于近十年18%分位;中证银行股息率超6.19%,显著高于10年期美债收益率。
数据来源:Ifind
2、政策催化红利:
财政政策加码: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
货币政策宽松:预计2025年降息40-60bp,降准100bp,净息差压力趋缓。
3、基本面修复逻辑:
资产质量改善:房地产风险缓释,个贷不良率拐点已现。
非息收入增长:债市回暖+资本市场活跃,手续费收入贡献提升。
四、2025年全球银行大比拼:
截止今日盘中,美股KBW银行指数2025年跌幅8.2%,受加息尾声影响;欧股Stoxx银行指数受地缘政治冲击下跌11.5%;A股银行板块逆势上涨3.31%,彰显避风港属性。
在全球资本再平衡的变局中,中证银行ETF的七连阳绝非偶然。当6%股息率遇上PB-ROE剪刀差,叠加政策底、资金底、估值底的三重确认,当前或是布局银行板块的"布局黄金期"。投资者可通过定投或分批建仓策略,借道512730把握这一确定性机遇。
银行板块关联个股: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江苏银行、浦发银行 、中国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
(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中证银行ETF(SH512730)$、 $香港银行LOF(SH501025)$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