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强国”这四个字一出,今天的市场立刻闻风而动!
10月24日早盘,国防军工板块表现亮眼,航天领域相关个股纷纷异动。这一切的催化剂刚刚出炉:高层公报首次提出建设“航天强国”,将其与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并列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柱。这不仅是一次政策的升级,更是国家对太空经济与统一大市场建设发出的明确信号。
站在当下,$国防ETF(SH512670)$的投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长期战略配置那么简单,而是迎来了政策、技术、资金三重共振的关键节点。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10月24日
01、政策升级:航天强国新定位,国防军工迎来新纪元
公报相比“十四五”规划,首次增加了“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的表达。这一变化意义非凡,它不仅表明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更体现了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对太空经济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迫切需求。
太空经济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根据机构测算,到2030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制造端市场空间规模可达250亿元至400亿元,地面设备市场空间规模可达267亿元,服务端市场空间可达272亿元。
商业航天作为太空经济的核心载体,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我国低轨卫星组网已进入规模化阶段,预计到2028年将达成“百箭千星”计划,2035年将完成全年近2500颗卫星的发射。
政策与产业共振,国防军工行业的发展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单纯的国防安全向国防安全+太空经济双轮驱动转变。
02 产业链剖析:商业航天全链条起飞,龙头公司抢占制高点
在“航天强国”战略指引下,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正迎来历史性机遇。从火箭发射到卫星制造,再到下游应用,每个环节都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可回收火箭成为突破发射成本与频率瓶颈的关键。我国蓝箭航天、星际荣耀、星河动力等企业均计划2025年首发可回收火箭。
10月20日,可重复使用火箭朱雀三号飞行箭顺利完成全系统及静态点火试验,进入首飞的关键准备阶段。卫星制造与应用领域同样如火如荼。中国卫星积极参与千帆星座、国星星座等低轨互联网建设工程,提供星上电子产品、通信终端等产品及服务。
这些公司大多是国防ETF(512670)的重仓成分股,在整个产业链迎来爆发前夜,它们已抢占制高点。
03、投资价值:国防预算历史新高,产业趋势确定性增强
国防军工行业的投资逻辑,从来都是政策驱动与基本面改善双线并行。2025年我国国防预算达1.81万亿元,同比增长7.2%,创历史新高。但这一预算占我国GDP比重仍低于1.3%,远低于美国的3.5%和俄罗斯的6.3%,未来提升空间依然广阔。
更重要的是,我国正值两个五年规划衔接之际,叠加2027年建军百年目标,国防领域未来增长空间明确。
从基本面看,国防ETF成分股中的多家公司已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楚江新材预计净利同比最高增超22倍,纳睿雷达、中国船舶、宗申动力预告净利上限均超100%,北摩高科预增最高60%。
内需稳固,军贸出口扩大,加上新兴的太空经济需求,三重力量共同构筑了国防军工行业坚实的业绩基础。
国防军工行业以其高波动性著称,但这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性机会。从技术形态看,国防ETF近期在0.80元附近构筑平台,多次探底回升,显示该区域有较强支撑。
而今日航天强国政策的推出,很可能成为突破盘局的催化剂。回首望去,国防ETF的价格已经从高点回落不少,但在0.80元附近似乎找到了坚固的防线。政策从来都是军工行情的催化剂,但真正的推动力是国家坚定不移的发展决心。从2027年建军百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国防建设的路径清晰可见!
军工关联个股:中航沈飞、航发动力、中航光电、中航西飞、睿创微纳、菲利华、航天电子、中航机载、西部超导、中航成飞。

(数据来源:iFinD,截止时间2025年10月24日,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基金: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