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盘中,$国防ETF(SH512670)$再度拉升超2%,第一大重仓股中航沈飞涨超6%。
中航沈飞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合同负债大增113%至75.32亿元,这一关键指标背后,是军方预付款的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由去年同期的-58.95亿元转为正30.87亿元。
作为中国战斗机整机制造的龙头企业,沈飞的这一变化不仅仅是企业个体的财务表现,更是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国防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商业航天的崛起,这个长期被美国主导的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行业基本面:短期波动难掩长期景气
2025年上半年,中航沈飞营收146.28亿元,同比下降32.35%,归母净利润11.36亿元,同比下降29.78%。这一数据表面看似乎不容乐观,但深入分析后发现,这种短期波动主要源于产品交付节奏的调整。沈飞的情况代表了行业整体态势。航空航天装备行业作为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受国防预算和装备采购计划影响较大。2025年我国国防预算同比增长7.2%,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行业分析报告指出,中国航空制造业正处于“军机换代+民机崛起”的双重红利期。2023年行业规模突破5800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9000-10000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12%-15%。
从全球视角看,美国三大主机厂2024年总收入达到10063亿元人民币,而中国三大主机厂2024年总收入为1610亿元。这一差距恰恰说明了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存在的巨大增长空间。
国防技术突破: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中航沈飞作为我国航空的骨干企业,其技术发展路径体现了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整体进步。公司已形成 “四代机稳盘、五代机放量、六代机预研”的产品梯队。歼-35隐身战斗机在2024年珠海航展首次公开亮相,其采用的钛合金3D打印技术和国产化航电系统,标志着我国在隐身材料和信息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正在研发的六代机歼-50已进入工程验证阶段。
在技术创新方面,沈飞拥有专利超过2000项,2024年研发投入7.3亿元,占营收1.7%。公司与北航、西工大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2024年引进博士及高级职称人才超200人。
智能制造技术正在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数字孪生、智能装配等技术已在C919生产线实现规模化应用,使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缺陷率下降60%。2025年航空领域数字孪生技术覆盖率预计达50%,2030年将实现全生命周期应用。
十五五基本面强劲,政策需求双重催化
政策支持是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新型装备采购需求持续释放。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从需求端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为航空航天产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即“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体到市场需求,我国空军战略转型及海军航母编队建设推动战斗机更新换代。参考美国F-35机队规模,我国四代机缺口超500架,未来十年采购需求达万亿级。随着“福建舰”航母服役,舰载机需求翻倍,单舰需要40+架飞机。民用市场同样空间广阔。C919大型客机已获得超过1200架订单,预计2025年实现年产50架目标
。民航局预测到2030年中国民航运输机队规模将达6000架,新增市场需求约4000架。
航空航天产业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强,从原材料、零部件到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各个环节都蕴含投资机会。上游材料领域,钛合金、复合材料等高端材料迎来快速发展。沈飞通过与宝钛股份、中航高科等形成战略联盟,关键原材料自给率超80%。第三代铝锂合金使用比例预计从2025年的25%提升至2030年的40%,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机翼结构中的渗透率将超过60%。中游制造环节,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等核心部件突破在即。航空发动机专项取得突破性进展,长江1000A发动机完成适航取证,预计2030年国产化率提升至60%。
同时,下游维修服务市场正在迅速崛起。沈飞的维修业务通过吉航公司快速扩张,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6.8%,净利润增长253%。维修业务覆盖军机全寿命周期服务,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500亿元。
商业航天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国星网集团计划在2027年前完成12992颗低轨卫星部署,带动火箭发射服务、卫星制造等产业链环节爆发式增长。2025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达3000亿元,到2030年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速28%。
全球航空航天市场格局正在重塑。美国三大主机厂2024年累积积压订单创历史新高,达到33071亿元人民币,而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以每年15%—20%的速度发展,与美国的差距正逐步缩小。随着福建舰航母正式服役,歼-35进入列装高峰,低空经济纳入国家战略,航空航天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中金公司预测,在低基数下航空航天科技板块有望于2025年迎来补偿式增长。航空航天产业不仅关乎国家安全,更是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个万亿级赛道正缓缓开启,展现出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发展图景。
文中数据来源:财联社、东方财富网、iFinD等公开资料整理。
国防关联个股:中航沈飞、中航光电、航发动力、中航西飞、中航机载、航天电子、菲利华、海格通信、中航成飞、睿创微纳。
(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外部报告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任何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投资回报及经营业绩等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因外部经济状况变化(如利率、市场趋势和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不同商业环境以及使用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投资者不应以该材料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信息做出决策。请读者仅作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