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钢:今日《南京日报》。携国家级数字化成果亮相中东大会。“中国智造”全球竞争

钢铁行业“智”变:钢企数字镜像,产线数据奔流
从“炉前看火”到“屏上炼钢”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甜甜
11月13日—14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远智慧”)承办的“2025年钢铁行业智能制造专家工作组扩大会议暨融合发展与数字化变革IT之旅”在南京举行。多家南京企业在会上分享了最新成果,一幅“智能制造重塑钢铁产业”的画卷徐徐展开。
“屏”上炼钢,重塑钢铁生产形态
在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的智慧运营中心,一块长42米、高6米的超高清管控屏幕上,数万个光点闪烁明灭,26条产线在数字镜像中无声运行。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灼人的热浪,只有数据“奔流”不息。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远方高炉的实时温度、轧机的每一次压下、成品的每一道质检,就尽在掌握。
“过去老师傅们靠‘火眼金睛’,在千度炉前汗如雨下;如今我们靠‘数据透视’,在控制室精准炼钢。”南钢数字应用研究院院长汝金同的这番话,道出了行业变迁。
曾经依赖老师傅经验的高炉“黑箱”,因AI技术变得透明可控。“我们现在拥有138个智能应用模型、456张自动报表和1467幅监控画面,这些模型让铁区生产可视化,炉内各种化学反应也能精准预测。”汝金同补充道。
智能“体检”,质量管控精准高效
钢材在出厂前必须经过严格“体检”。
汝金同介绍说:“过去检测钢板表面质量,要靠老师傅拿着强光手电一寸寸查看。如今,金相智能识别技术将机器视觉与机器人系统相结合,机器人按照预设程序自动完成样品的制备、腐蚀、拍照等操作,再通过算法分析金相图像,自动判断组织类型和等级,检验效率提升50%。”
更令人惊叹的是相控阵无损探伤技术的应用。这项技术如同给钢板做“CT扫描”,利用超声波穿透钢铁内部,能精准发现肉眼无法察觉的内部裂纹、气泡等缺陷,让产品质量隐患无处遁形。
在设备运维领域,南钢部署的“设备神医”系统正在改变传统的维修模式。毫米波雷达振动检测、光纤传感听诊、声音识别等技术的组合应用,让设备维护从“坏了再修”变为“未坏先治”。工程师们佩戴的AR智能眼镜更是酷炫,戴上后即可在工厂展开各种巡检,每到一处,能反馈出设备的实时数据以及历史维修记录等,一旦发现问题,也可以即时拍照。
2025-11-17 07:10:19 来源: 南京钢铁
当沙漠油田的阳光邂逅数字智造的锋芒,一场跨越洲际的产业对话在沙特达曼重磅启幕。11月11日-13日,第19届中东腐蚀大会如期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齐聚一堂,通过前沿技术分享、抗腐蚀材料发展趋势研讨及应对策略交流,共同探索行业发展路径。同期举办的展会集中呈现腐蚀防护领域最新产品、技术方案及创新成果。南钢首次亮相这一世界级盛会。
在大会核心技术论坛上,南钢进行《密相CO 管道输送X65M钢板的开发》《高等级输氢管线钢X60MH的研制》的两场研究成果主题分享,其组织机理、材料开发、性能检测、服役环境的相关分析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与肯定。
作为国家首批领航级智能工厂,南钢携核心技术成果与全链条数字化解决方案亮相大会,向世界展示 以“数据炼金术”加速推动能源与材料行业数字化转型、破解极端环境腐蚀防护世界难题的南钢技术与路径。用中国智造的国家级实践对话全球能源巨头,为沙特 “2030 愿景” 下的能源基建升级与先进材料、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化转型及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展会现场,南钢打造的 “数智钢铁” 全景展区人头攒动,成为展现中国智造实力的核心窗口。从底层技术支撑到终端应用落地,南钢全链条数字化成果立体呈现:底层有南钢联合华为打造的行业首个工业大模型集群,融合多 AI 与行业机理模型,构建 “右脑” 概率计算、“左脑” 精确求解的双向驱动群智能体系;金恒科技高炉无人抓渣行车、测温取样机器人等50 多类智能装备成为展会“明星”。
南钢数字化解决方案覆盖运营全场景:设备智慧运维平台,全流程管控设备,控故障率、降管理成本,延使用寿命;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借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实现能源全流程监控分析,解工业能源管理痛点;金宇智能检测设备筑牢质量防线,钢管检测设备首创柔性轮式相控阵技术,钢板探伤设备达 “国际先进” 水平,并通过道达尔国际审查。
大会期间,南钢与沙特阿美(Aramco)、特纳瑞斯(Tenaris)等行业巨头展开多轮会谈。沙特阿美相关负责人表示,南钢从顶层战略规划,到全要素智能制造,再到全流程产品质量追溯,构建了完整的数字化体系,这与我们未来三年能源基建项目需求高度契合。特别是金宇智能检测设备对不合格品可以精准检出,从源头保障管道长期服役安全,为我们的大型能源项目提供关键支撑。正是这份数字化硬实力,成为南钢赢得全球战略客户认可的 “敲门砖”。
从长江之畔到波斯湾沿岸,南钢以数字化为桥、高端材料为基,在中东书写中国智造的崭新篇章。这场跨越山海的产业对话,不仅见证了南钢作为苏南地区唯一国家级领航级智能工厂的全球化战略迈向新高度,更预示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输出从研发设计到运维服务的全链条数字化解决方案,正成为全球产业升级的共同选择。
“中国智造”破局钢铁全球竞争 新浪财经2025-11-15 09:00新浪财经官方账号
来源:凤凰周刊
钢铁行业的冬天,比想象中更长。
产能过剩、低价竞争、数智变革、环保红线、“双碳”目标等步步收紧,需求结构也在悄然转变——传统建筑用钢增长放缓,高端制造对材料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行业深度调整期中,不少企业步履沉重。
然而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却在这轮行业寒冬中,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精益组织生产,积极推进极致降本,保持了生产经营的稳定,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径。
在2025年初的计划工作会议上,南钢定下全年发展基调:以主业“精特”、新产业“新质”、“高智绿”融合韧性发展为主攻方向。在南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看来,这条路是“守正创新、出奇制胜”,是从传统生产模式中“跃迁”而出,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实践。
这一布局在南钢上半年经营业绩中初见成效。
在国内钢铁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南钢股份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3亿元,同比上升18.63%。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707.78亿元,比上年度末上升2.42%。
逆势增长的利润背后,是这家老牌钢企以“高端化筑基、智能化赋能、绿色化突围”的三维战略,锤炼出的一套“高韧性”打法。
这条路,南钢走得并不轻松,却愈发清晰。
高端化攻坚:从“卡脖子”到“大国重器”
在南钢,高端化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打实的产品迭代与利润重构。
2025年上半年,南钢核心产品先进钢铁材料销量达133.72万吨,占钢材产品总销量近30%,高端产品毛利总额13.67亿元,占钢材产品毛利总额46.67%,占比同比增加3.19个百分点。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南钢每年不低于3%的研发投入,以及由四大研究院、三层创新体系构筑的技术底座。截至目前,南钢已有192个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122项产品(技术)荣获单项冠军、特优质量奖、高端制造“双百品牌”、金杯奖等。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爱达·花城号”、国内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等重大工程中,都有南钢的身影。
而在一些曾被“卡脖子”的领域,南钢逐步实现突破。
新质生产力的“新”源自科技创新,9%Ni钢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持续领跑市场,成为液化天然气储罐的关键材料;100mm厚止裂钢实现全球首次应用,为超大型集装箱船提供安全保障;自主研发的-70℃海上风电用钢突破技术壁垒,已向中东地区油气海工项目供货4万吨……此外,超低温用镍系钢、容器用钢已通过国内外高端客户认证,抗酸管线钢等产品也率先获得沙特阿美认证并实现供货。
南钢的出海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是单纯卖钢材,如今逐渐转向原料、设备、技术与市场的全球配置。企业从3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购原料,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断提升。
在“一带一路”沿线,南钢的产品和技术正得到广泛应用。从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的耐候钢、迪拜950兆瓦光热项目的超高温合金,到尼日利亚LNG储罐的9%Ni钢……从技术突破到产品创新,从专利布局到全球市场,南钢的高端化战略已形成良性循环。
过去卖钢材,如今输出材料解决方案——南钢正从钢铁制造商,转向高端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能化进阶:从“数字赋能”到“AI驱动”
走进南钢JIT+C2M智能工厂,可以看到钢板被流程化、规模化、智能化地制造成零部件,直接为终端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这里践行着“像生产消费品一样生产钢铁产品”的理念,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钢铁生产的认知。
在南钢智慧运营中心,一整面屏幕实时监测着整个厂区的运行状态。AI系统正对上千个生产参数作出响应,调度、判断、优化——一切在秒级之间完成。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南钢携数字化转型成果亮相,其展台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
作为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卓越级智能工厂,南钢一直将数字化战略置顶,形成了“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的战略路径。在钢铁智造1.0阶段,南钢积极推进工业互联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数据治理工作,逐步实现从原料、炼铁、炼钢到连铸、轧钢、检验的全流程智慧生产。
如今,南钢的智能化正迈向以AI为核心的新阶段。
6月21日,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深度行(钢铁行业)活动上,南钢与华为联合发布“元冶·钢铁大模型”,为整个钢铁行业树立了新标杆。这一合作开创了传统钢铁企业与ICT巨头跨界合作的新范式。
不同于通用大模型,“元冶”融合了多种AI算法与钢铁行业的工艺机理,面向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四大方向,首期落地20个实际场景,标志着钢铁行业智能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同时,南钢在数据驱动决策方面持续深化。
今年7月8日,南钢智慧采购一体化平台二期项目正式上线,这是钢铁行业首个以“数据驱动+智能决策”为核心的采购管理系统,能够智能预测需求、统筹采购策略,并动态优化每日采购方案。目前,合金、煤焦、废钢三大品类的决策模型已初步建成,采购业务全线搬至线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南钢开始将经过自身实践验证的智能系统与解决方案,向行业内外输出。一种“技术+服务”的新商业模式,逐渐形成。
绿色化转型:从“环保投入”到“可持续竞争力”
对于钢铁企业来说,环保投入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南钢的选择是:超前规划,主动转型,“做全球绿色钢铁的先行者”。
“十三五”以来,南钢在环保提升、超低排放和生态保护方面的累计投入已超过130亿元。南钢引进了国内外顶尖的环保技术及设备,包括11套脱硫脱硝装置的增设、112套除尘器的升级改造,以及原料和燃料料场的全封闭等措施。
漫步今日的南钢厂区,几乎看不到传统钢厂的粉尘与裸露原料。4座10万平方米的全封闭料棚解决了原料堆场的扬尘问题,实现了“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运料不见料”的清洁生产目标。
绿色投入所带来的,是实实在在、可量化的经济回报。“江苏省首家长流程钢铁环保绩效A级企业”,这块“招牌”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中展现出价值。
“按照政策规定,环保绩效A级企业可以自主安排生产,避免了设备‘一关一开’带来的巨大损失。”南钢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经济账:企业每年因环保优势可节约环境税约6000万元、免缴差别电价1.2亿元、减少物料损失1.3亿元,加上其他资源循环利用效益,每年直接减少的支出高达约5亿元。
更重要的是,绿色转型为南钢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南钢开发的焦炉烟气治理等技术已服务全国26个省份的企业,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相继被列为江苏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企业、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后,南钢凭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果,入选“2024-2025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榜单,是钢铁行业唯一入选的企业。这些认可,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低碳时代的竞争力。
南钢的绿色实践并未止步于厂区围墙。南钢与周边企业之间,铺设起一张跨厂界的能源网络——外部的压缩空气和氧气被接入,南钢富余的氮气与工业余热则反向输出,每年还为附近的大学和宾馆供应超过8万吨热水。这种“循环经济”模式,在解决各自能源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区域整体能耗与碳排放,将一个“绿色工厂”扩展为一片“绿色园区”。
面向未来,南钢已明确2030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推动“五链联动”——打造碳产品链、培育碳服务链、延伸碳产业链、深化碳金融链以及构建碳耦合链。
绿色,正从一道环保命题,转变为南钢可持续发展的新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