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7 15:31:10 股吧网页版
中国机会|雀巢:情绪经济给行业带来机遇 Labubu带来非常多的启示
来源:澎湃新闻

K图 NSRGY_0

  “中国市场充满机遇,它规模庞大,从不缺乏机会。对企业而言,重要的是做出正确的选择,明确聚焦的方向。”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凯思(Kais Marzouki)接受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媒体群访时表示,当前,中国在包括科技应用和创新等众多领域世界领先。同时,中国市场对于产品的营养、功能性和包装等要求的复杂度高于其他国家,这意味着能在中国成功即可辐射全球,这正是雀巢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的原因。

  “我正在学习中文,但目前还是个初学者。中国市场的规模、复杂性与‘中国速度’要求从业者持续学习,即便有丰富经验也需不断更新认知。”马凯思强调,“我坚信,没人能阻挡中国的发展。中国的速度与进步,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我们公司也坚信,中国会继续成长、发展,期待雀巢中国未来成为全球分支的效仿榜样。”

  据悉,雀巢是八届进博会的“全勤生”,在中国超90%产品为本土生产。今年其参展产品涵盖7大业务单元、来自12个国家。目前,中国是这家瑞士食品巨头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每年贡献超过400亿元收入。雀巢已在华38年,主要经营着雀巢咖啡、奈斯派索、惠氏、嘉宝、能恩、太太乐、徐福记、巴黎水、美禄、普瑞纳、雀巢健康科学、雀巢专业餐饮等众多品牌和业务单元。

  马凯思介绍,作为去中心化程度较高的跨国企业,雀巢赋予中国业务自主决定产品组合、配方、SKU、品牌策略等的权力,还设立三大研发中心和五大产品创新中心,聚焦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来量身打造产品。未来,雀巢将持续加大本土化投入,凸显中国市场的独特优势。

  “中国市场的短期目标是聚焦市场增长。”马凯思告诉澎湃新闻,其出任雀巢大中华区CEO后,将市场份额作为短期内的核心目标。

  今年以来,雀巢集团及大中华区管理团队有所调整,集团董事长提前半年卸任,副董事长于今年10月接任,9月还任命了新CEO。今年4月底,马凯思被官宣任命为雀巢大中华区CEO,并于7月1日正式上任。

  马凯思表示,集团高度重视中国市场,今年9月,时隔10年在中国成功举办全球组织会议,彰显对中国的信心与长期决心,中国始终是集团重中之重,领导层变动未动摇这一重心。尽管目前中国市场增长暂为负,但雀巢相信在正确战略的引领下,中国将重新成为集团的增长引擎。

  马凯思还指出,雀巢在华30年来的核心运作模式是深化分销,未来将转向“拉动需求”,通过推出更高质量、更具功能性的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主动创造需求。其观察到,中国低线城市释放出巨大增长潜力。但同时中国市场的渠道复杂程度远超其他地区,如何管理这种复杂性并实现增长,是雀巢的核心课题。

  “实现全渠道共同增长是未来雀巢努力的方向。雀巢中国在价值链各环节,包括定价、渠道、产品定位等方面均有精进空间。”马凯思向记者举例称,中国消费者年均涉及十多个消费渠道和多个场景,每个渠道需匹配独特定价和产品策略。雀巢正在重新梳理渠道、制定策略,核心是让各渠道协同发力,避免此消彼长。

  “中国市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谈及中国消费的变化趋势,马凯思指出,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需求更挑剔精准,既追求高性价比也看重便利性。与此同时,渠道线上线下融合(O2O)兴起,将成继电商后的重要增长引擎。此外,银发经济、宠物经济潜力突出,健康及功能性产品受各代际关注,产品品质持续提升带动高端产品需求增长,“可负担的高端”是企业发力方向。

  “情绪经济也给食品行业带来巨大机遇。中国消费者既注重日常用品的性价比与预算管理,又渴望通过像Labubu等类似产品获得情感共鸣,这是国潮兴起的原因。”马凯思表示,像情绪经济,像以泡泡玛特Labubu为首的情绪价值拉满的产品,对于雀巢来说有非常多的启示。在食品领域,如咖啡消费既有功能性需求,也有犒赏式的情感满足。只要能为消费者提供适配的产品、场景与消费理由,他们就愿意买单。

  “雀巢旗下全品类各业务单元均具增长潜力,雀巢将依托多品类组合来平衡风险,并把握多元化的市场趋势,让所有业务得到全面发展。”马凯思介绍,其中,中国市场正在从传统上的茶文化向咖啡文化转变,雀巢作为最早将咖啡引进中国的企业,咖啡领域的发展将持续稳定;婴幼儿领域虽面临新生儿减少的困境,但外资品牌相较本土仍增长,只要有对应产品还是能够找到发展空间;乳制品品牌“怡养”瞄准银发经济打造定制化产品;“太太乐”紧跟外出就餐趋势,雀巢中国将加大该市场布局,食品制备品类也有很大潜力;此外,糖果零食消费亦快速增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