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2 05:37:00 股吧网页版
瑞幸将再战美股 “野心”扩至全球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黎竹 孙吉正

K图 LKNCY_0

  近日,在2025年厦门企业家日大会上,瑞幸咖啡(OTC:LKNCY,以下简称“瑞幸”)CEO郭谨一表示正积极推动瑞幸重回美国主板上市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瑞幸的野心可能不止于此。有消息称,瑞幸咖啡大股东——中国私募基金大钲资本正考虑收购可口可乐旗下的英国咖啡连锁品牌COSTA COFFEE(以下简称“COSTA”)。

  对于重回美股和收购消息,《中国经营报》记者求证了瑞幸方面,其对收购一事不予回复,但表示:“瑞幸咖啡会持续关注美国资本市场,但公司目前对于重返主板上市没有确定的时间表。”

  晶捷品牌咨询创始人、战略品牌专家陈晶晶认为,在中概股普遍选择回港上市的大背景下,瑞幸提出重返美国主板,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信誉重建与全球化愿景的信号释放。从短期看,其实现可能性有限。但从中长期看,如果瑞幸能够在业务端持续有实质性进展,并在公司治理、审计透明度、信息披露等方面全面满足主板市场的严格要求,那么,重返美股主板将有望成为中概股的又一项里程碑事件。这不仅有助于其在全球范围内重塑品牌信誉,也将对瑞幸的海外扩张战略形成实质性的助力。

  从退市到重返

  “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正积极推动重回美国主板上市进程。”郭谨一此言一出,再次引起业内对瑞幸商业模式的探讨。这也是瑞幸自2020年因财务造假从纳斯达克退市后,首次正式宣布重返主板市场的计划。

  但随后,瑞幸官方表明“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仍是践行公司的业务战略、聚焦发展”的回应,也折射出这家曾经深陷造假丑闻的企业在重返资本市场上的审慎姿态。

  瑞幸的资本之路堪称跌宕起伏。2017年,刚刚成立的瑞幸咖啡凭借互联网营销模式,迅速成为中国咖啡市场的一匹黑马。通过疯狂补贴和快速拓店,其估值在两年内飙升,并于2019年5月登陆纳斯达克。然而,在伪造数据、存在欺诈等事件曝光后,瑞幸股价单日暴跌80%,最终被纳斯达克强制退市。

  此后,瑞幸经历了由亏转盈的过程,其通过私域运营、打造爆款、门店拓张、IP联名等组合拳,逐步提升了经营利润。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瑞幸总净收入为152.87亿元,同比增长50.2%,月均交易客户数达1.12亿;门店总数增加至29214家。

  作为近3万家门店的中国咖啡巨头,瑞幸的重新上市颇受关注。就在今年5月,瑞幸最大股东——大钲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黎辉转向台前,成为瑞幸掌门人,业界将此视作瑞幸重返纳斯达克的讯号。

  记者注意到,目前,瑞幸咖啡的存托凭证继续在场外市场交易。截至最新的美东时间11月20日开盘前,瑞幸粉单市场(美国场外交易市场中的一个层级)报36.8美元/股,相比其2020年6月29日在粉单市场上市时收盘价1.54美元/股,涨幅高达20多倍。

  但陈晶晶认为,从粉单回到美股主板,是一条比首次IPO更艰难的道路。盈利不是最大门槛,真正的挑战是信任重建的成本极高。除了满足持续经营能力之类的基础要求外,对于曾经出现重大财务造假的公司,美国监管层会启动更为严格的“二次审查”,瑞幸不仅要通过更高标准的监管审核,还需重新获得国际机构投资者的信任,而这往往是比财务指标更具挑战性的部分。

  布局全球的“野心”

  然而,瑞幸的野心可能不止于重返纳斯达克。据媒体报道,大钲资本正在考虑竞购英国连锁咖啡品牌COSTA。

  在业内看来,瑞幸虽然在中国拥有超过2.7万家门店,但在国际化布局上仍有较大缺口。重返主板不仅能为瑞幸打开更广阔的机构资金池,还能降低融资成本,这对于正推进全球化扩张的瑞幸而言至关重要。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资本的介入可能会给瑞幸“插上翅膀”,飞得更快、更远。“收购COSTA对全球咖啡市场格局的影响不大,原因在于从全世界来看,咖啡品牌的整体集中度并不高,这一收购如果落实的话,或许可以加速瑞幸国际化版图的拓展。并且,瑞幸的门店规模发展迅猛,在品牌创意、粉丝运营、产品创新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如果大钲资本能对这些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未来瑞幸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记者注意到,当下,中国本土的消费品牌逐渐开始采取通过收购海外知名品牌来实现出海的目的。比如安踏集团通过意大利斐乐、芬兰亚玛芬体育(旗下包括始祖鸟、萨洛蒙等品牌),以及德国户外品牌狼爪(Jack Wolfskin)等一系列战略性收购,构建了覆盖高端、中端、大众市场的多品牌矩阵。而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则通过一系列海外收购,构建了完整的多品牌矩阵。

  从国内来看,COSTA以空间和高价格带为价值主张,在高端商场和机场的门店较为常见,而瑞幸则主打效率和中低价格带,用户数量众多。但从全球布局来看,COSTA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广泛的国际网络。目前COSTA业务遍及全球50个国家,在英国和爱尔兰拥有2700多家门店,在全球其他地区有1300多家门店。

  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指出,当下全球地缘政治面临的不确定性,企业通过收购海外品牌来实现全球供应链的扩建,可能比之前出海的阻力小,推广速度也更快一些。“国内的咖啡赛道是相对饱和的。感觉瑞幸的管理层有把瑞幸做成一个全球品牌的野心,可能其重新上市的募资会将一部分用于供应链,一部分用来实现全球化布局。”

  但在王振东看来,渠道拓展为瑞幸带来的收益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高。他进一步分析:“目前,瑞幸在中国已经有接近3万家门店,这说明其在中国市场的‘霸主地位’已经相对稳固了。从第三季度财报来看,在增势较好的情况下,其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门店的增长未必会带来更高的收益,这从同店营收虽然在增加,但净利润却在下降就可以看出来。”

  此前,黎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市场是一个极“卷”的市场。黎辉直言:“以前都是靠低价促销,实际上是不挣钱的,单位成本算不过来。然后把供应链的成本控制住,再在一些好的点位重新开店,逐步在门店层面打平,再实现盈利。”

  据记者了解,在2020年时,瑞幸有4000多家门店,到现在还在运营的不到1/3。对此,黎辉提到:“原来很多门店实际上开错了,就是为了追求速度、数量而开的。现在我们已经把其余2/3的门店都关掉了,重新盘整、梳理,再发展。”

  从全球布局来看,瑞幸从2023年开始进入新加坡市场,已经有70多家门店;但目前瑞幸在北美市场仅有5家门店。

  王振东告诉记者:“从整个咖啡供应链来看,瑞幸目前有一定的自有率,但依然不是很高。比如,它目前有一个咖啡烘焙厂,但产能是无法覆盖3万多家门店的,其创新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都对供应链有较高的需求,需要保持供应链的开放性,很难通过固定的生产线来做。如果提高自有率和品控,就能够通过品牌授权或者供应链销售相关原料实现获利。”

  当下,随着咖啡赛道的不断增长,竞争也从“价格之战”进入到“资本之战”“成本之战”。

  朱丹蓬认为,供应链一定是未来企业竞争的核心,目前不管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愿意为企业背后的供应链买单。“包装可以模仿,价格可以跟进,模式可以学习,但是供应链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是蜜雪冰城这类企业的护城河稳固的原因,而且未来还得出海,需要打造全球供应链。”

  此外,业内专家指出,目前咖啡赛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原料升级压力,这一趋势与新茶饮行业的发展路径高度相似。随着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提升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咖啡赛道或许也将面临新茶饮行业的原料争夺战。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