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6月科创板“1+6”改革后首批从存量未盈利企业中平移进入“科创成长层”的企业,寒武纪平移仅4个月,便依托科创板“轻资产、高研发”的特色再融资机制,募资39.85亿元用于硬件开发与软件生态建设,进一步强化其在智能芯片领域的长期竞争力。同期,GPU独角兽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从受理到过会仅88天,若顺利拿到注册批文,这家未盈利企业将成为首批“原生登陆”科创成长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为板块注入新动能。科创成长层的设立初衷,正是为“高研发、暂未盈利”的“硬科技”主体搭建“技术攻坚”与“资本活水”的桥梁,对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而言,堪称“及时雨”。
从发展现状看,科创成长层以承前启后之势,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未来发展“铺路架桥”,提振了市场深耕硬科技的信心。对寒武纪这类存量企业而言,平移并非“标签变更”,而是“政策适配”——这家国内最早布局AI专用芯片的企业,此前因持续研发投入常年未盈利,上市后长期处于爬坡期。科创板对“未盈利但核心技术领先”企业的包容,使其上市5年内完成两笔再融资,叠加IPO募资合计超82亿元,缓解了发展资金压力。如今,寒武纪产品已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重点行业规模化部署,通过客户严苛验证,带动业绩连续4季度盈利。增量端,科创成长层的包容性政策与示范效应吸引“新鲜血液”加速集聚:截至目前,已平移纳入32家企业;“1+6”政策后新增申报18家,禾元生物、西安奕材等正发行上市直接进入成长层,摩尔线程、沐曦股份过会,兆芯集成等未盈利企业进入IPO审核,集聚效应持续放大。
在技术突破与赛道拓展上,科创成长层汇聚了一批国产化“尖子生”,以全链条突破助力信息产业自主可控。半导体制造领域,芯联集成已是国内最大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产品覆盖国内90%以上新能源车企;AI算力领域,寒武纪深化与头部企业合作,深度参与国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通信赛道上,翱捷科技5G智能手机芯片成功流片,信科移动稳固5G-A、6G标准话语权,开展超维度天线等17项6G技术研究;算法应用领域,星环科技连续5年居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份额第一,云天励飞自研芯片为深空探测星载计算提供核心支撑。此前,12家上市时未盈利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通过业绩扭亏证明技术价值,中芯国际作为板块首家“摘U”企业,上市5年月产能翻番,营收突破500亿元,稳居全球纯晶圆代工第二。
多家成长层企业在资本市场支持下,敢于长期研发投入,抢占未来赛道先机。在具身智能领域,埃夫特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份额稳居国产前三,其新一代自主一体化伺服驱动器已进入小批量阶段;奥比中光聚焦机器人“眼睛”,3D视觉方案与优必选、天工机器人等合作。奥比中光董事长黄源浩表示:“公司自2022年7月未盈利上市,至2025年前三季度扭亏,业绩持续向好,这离不开资本市场包容的融资环境和改革举措的落地。”
制度创新与生态培育是科创成长层持续发挥作用的关键。与成长层设立同步推出的改革举措中,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围,丰富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上市标准,服务国家战略;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提升对“硬科技”企业“含科量”的识别能力;预先审阅机制则帮助半导体、人工智能企业保护商业秘密,避免因过早披露信息影响经营。
#美方“不再考虑”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科技热点摊开业啦##沪指再创十年新高!接下来你会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