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纬新材(688585.SH)复牌后开盘即录得20cm跌停,报105.68元/股。此前因智元机器人控制权变更引发的资本市场狂欢暂告一段落,自7月收购公告披露后,上纬新材股价从年初至今暴涨超1490%,成为2025年A股首只“十倍股”,三个月内累计10次20cm涨停,多次触发异常波动并引发借壳猜测。
与此同时,10月10日市场消息称智元机器人正筹备明年赴港IPO,目标估值400亿-500亿港元(约51-64亿美元),由中金公司(601995.SH)、中信证券(600030.SH)及摩根士丹利联合承销。华尔街见闻引述投行消息称属实,但10月11日智元相关负责人澄清此为不实信息。
事件始于2025年7月8日,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智元恒岳协议受让原控股股东SWANCOR萨摩亚24.99%股份,一致行动人致远新创受让5%股份,合计获29.99%表决权,规避30%强制全面要约红线。交易完成后,智元恒岳成为控股股东,智元机器人董事长邓泰华任实控人,交易总价约21亿元(每股7.78元)。公告次日,上纬新材股价涨停(9.34元,单日涨幅20.05%),开启上涨序幕。
资本市场对“借壳”的追捧,与智元机器人“三步走”收购策略密不可分:先协议受让29.99%股份,再让原控股股东放弃剩余表决权,最后发起部分要约收购。9月25日,智元拟以7.78元/股要约收购37%股份(1.49亿股),价格仅为当时股价132.1元的5.9%,虽合规(不低于前6个月最高价),却进一步刺激市场对资产整合的想象——此举将使智元掌控66.99%股权,实控超2/3。9月25日公司股价涨停至132.1元,次日停牌核查,直至10月13日复牌。
尽管智元及上纬新材多次否认借壳及上市计划,9月26日公告明确“未来36个月内无借壳安排”,10月11日复牌公告亦称“未来十二个月内无资产重组计划”,并提示“股价严重脱离基本面,存在快速下跌风险”,但市场热情仍难抑,直至复盘跌停。
作为具身智能明星企业,智元机器人2023年2月成立,由前华为高管邓泰华与“天才少年”彭志辉(稚晖君)联合创立,专注机器人研发量产,产品覆盖工业制造、商业物流等领域。其融资历程亮眼:2025年3月腾讯领投B轮后估值达150亿元,5月京东领投B+轮,8月LG电子(全球具身智能领域首次对外投资)联合领投。产业链布局方面,智元通过注资卧龙电驱旗下希尔机器人、博众精工旗下灵猴机器人强化核心部件自主化,并与富临精工、龙旗科技等合作落地订单,10月9日与龙旗达成近千台精灵G2机器人框架订单,系国内工业具身智能最大订单之一。
智元计划2025年出货量达数千台,2026年数万台,长期目标年销数十万台。不过,9月云栖大会上有机器人企业表示,当前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作效率仅为人工的1/2,距离产线实用化仍有较长路要走。
来源:财中社
#稀土价格暴涨37%!稀土板块狂飙##券商把脉:冲击小于4月 黄金坑再现?##全球市场深夜暴跌!纳指重挫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