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文化科技路演专场举行,广州本土AI企业云蝶科技(2019年成立)作为代表亮相,重点分享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布局与商业化成果。作为2019年成立的本土企业,云蝶科技采用“AI+教育”与“AI+工业”双轮驱动模式,已构建起覆盖底层技术到场景应用的完整AI产品体系,服务全国超4000家B端客户。2025年,公司AI业务营收预计达数亿元,同时正稳步推进上市进程。
公司常务副总裁刘丽丽在路演中表示,云蝶科技已具备从底层算法、智能硬件到场景应用软件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教育领域,其产品覆盖区域教育大数据平台至校级智慧管理平台的完整生态,智慧体育、智慧纸笔等产品借助计算机视觉与大数据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工业领域则聚焦数字化园区和工业互联网场景,开发实景孪生平台、智慧管控平台等,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及数字孪生技术,助力企业实现生产流程可视化管理与智能化运维,该板块已成为公司稳定的收入增长点。
商业模式方面,云蝶科技以自研产品为核心,通过自主打单团队开展业务拓展。刘丽丽在回应狮城资本合伙人马彦超的提问时指出,该模式既保障了交付质量,也助力公司持续沉淀行业经验,进而优化产品与服务体系。
在传统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云蝶科技在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同样亮眼。其自研的“行知大模型”作为广东省首批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模型,也是全国首个教研科研类大模型。围绕这一核心能力,公司正拓展教育、政务等多领域垂类应用,2025年已实现大模型相关业务规模化收入。刘丽丽特别提及与固生堂中医的合作:双方联合开发的中医垂类模型已部署于对方HIS系统,为用户提供AI中医咨询服务。此外,公司在大模型与具身智能领域亦有布局——2025年与北京大学成立“具身智能多模态大模型联合实验室”,聚焦解决行业数据瓶颈问题。刘丽丽表示,当前具身智能领域依赖人工遥控或仿真器获取训练数据,存在效率低、成本高、与现实环境脱节等痛点,而实验室最新成果——基于新型线性注意力机制的视频生成技术,已可生成超1分钟长视频,且无需额外训练即可让机器人完成复杂指令动作。值得注意的是,该技术不用于影视剧创作、电商广告等红海市场,而是专注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提供训练数据生成服务。
团队建设上,云蝶科技构建“科学家引领+产业经验”的复合团队:首席科学家周大权教授(全球AI领域知名学者)为技术研发提供前瞻性指导,管理团队则拥有丰富产业经验与资源整合能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我的投资总结!##今年你的投资目标达成了吗?##观点搭子团火热招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