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读者给我留言说:“如果创业板50明天下跌,那我能继续加仓吗?”我当时回复他说:“不要在意单个交易日的涨跌,只买强势品种就好。”为什么很多投资者总喜欢以下跌作为布局的前提条件,我们回顾一下A股各指数的历史走势,难道单日上涨后就会下跌?难道下跌后就会迎来上涨? 也许很多投资者想要降低投资成本,本能地喜欢“低吸”,但要我说这么想的投资者就是投资没入门。
我曾经在一次视频会议上看到一个基金经理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资金的规模上了一百亿,那么只有价值投资一条路可以走。我当时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直到我自己的场内资金规模不断上升后,我开始有点懂了,倒不是因为资产规模已经百亿,而是随着资金规模越来越大,投资的冲击成本(冲击成本指大额交易指令本身引发的市场价格不利变动,导致最终成交价偏离原市场报价而产生的隐性成本)同样会越来越大。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假设我想要在场内配置创业板50ETF,当前价格是1.535,而这个价格的卖盘只有3000手,那意味着我以1.535的价格去买这3000手ETF只需要46万(3000*100*1.535=460500)出头就行了,当我手头有1千万的情况下,那么剩余的9百多万想要继续布局只能以更高的价格去买入(更低的价格是无法成交的,只有以更高的价格买入,更低的价格卖出才会成交),这就导致自身的投资成本在不断上升,相反卖出的时候资金量过大也会导致价格不断下跌从而导致收益下滑。所以对于大资金来说买的很低,卖的很高非常重要,因为价差太小产生的收益可能会被冲击成本抵消的,资金量大买卖产生的动静非常大,所以必须选择在主流投资者不看好市场的时候进场,在市场非常亢奋的时候离场,从这个角度来说大资金在拐点出现之前提前交易是无奈之举,它们只能做行情的引领者。
为什么小资金投资者玩高抛低吸是没入门的表现?有时候我们认为位置高而卖出的基金后续可能一直涨,拿在手中觉得位置低的基金萎靡不振,此时意味着我们的想法和市场总有一个是错误的,那到底是市场错了,还是我们错了?高抛低吸难道错了?其实高抛低吸没有错,但很多投资者将它理解成了做波段,这里的高抛低吸指的是市场极度高估时离场,市场极度低估时入场,而且高抛低吸是大资金的无奈之举。是谁告诉我们应该要高抛低吸了?是研究员和投资经典的书籍,这里研究员和书籍作者他们接受到的信息来源于大资金的投资机构,所以小资金学着高抛低吸是放弃自身灵活性的表现,小资金投资者应该做的是顺势而为。
综上个人以为选择追高入场还是低吸入场不重要,重要的是只选择强势的品种进行投资,在行情转弱时能够勇于离场,无论是否盈利。
实盘业绩展示:

$华宝海外科技股票(QDII-LOF)A(OTCFUND|501312)$
$永赢先锋半导体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25209)$
$天弘上海金ETF发起联接C(OTCFUND|014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