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一家初创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时间正被不断刷新。截至目前,深圳共有121家企业在成立不到10年内成功上市,其中A股87家、港股34家。这份名单不仅是数字,更勾勒出硬核科技企业驱动的“创新生态全景图”——深圳已构建起支持企业从“种子破土”到“大树参天”的完整生态,以“深圳速度”重新定义科技企业成长周期。
这121家上市企业自诞生起便深植科技创新基因,成为新兴产业浪潮中的先锋。在高端制造与半导体领域,中科飞测(688361.SH)仅用8年登陆科创板,其高端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核心技术达国际领先;拉普拉斯(688726.SH)同样8年上市,在半导体分立器件设备领域形成技术优势,客户覆盖比亚迪等头部企业。
智能硬件与前沿科技领域,影石创新(688775.SH)今年6月成为“全球智能影像第一股”,全景相机市占率67.2%,连续六年全球第一;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奥比中光(688322.SH)成“3D视觉第一股”,市占率超70%;云天励飞(688343.SH)以“算法芯片化”成“深圳AI第一股”;越疆(2432.HK)、速腾聚创(2498.HK)则分别霸榜港股“协作机器人第一股”“激光雷达第一股”。
绿色能源浪潮中,优优绿能(301590.SZ)6月上市,助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升级;曼恩斯特、盛弘股份深耕锂电池与电力电子技术,比亚迪(1211.HK)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
深圳高效培育科技企业的背后,是系统性生态支撑:2022年推出30条措施,构建个转企、小升规、优上市等全链条培育机制;针对初创企业,孵化器与创客空间提供土壤,“瞪羚”“独角兽”企业有专项壮大计划,金融端“科创贷”助万家中小科创企业获贷,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提供最高3000万元担保。政府引导基金1500亿实缴出资撬动近5000亿资本,支持超1500家专精特新企业、近600家上市,是培育上市公司最多的引导基金。
这些支撑推动深圳创新规模效应凸显: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强度6.46%,总量和强度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企业研发占比93.3%,居全国首位。在此环境下,深圳初创民企上市平均13.35年,快于全国1.05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快1.71年。
如今,深圳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格局:2024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密度全国第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9家,总数分别达1025家和95家,均居全国前列。121家企业十年集中上市,正是深圳“从速度到质量再到生态”蜕变的注脚,展现科技城市的无限可能。
#锂电池行业拐点确立!锂电大周期来了?##杨德龙:4000点或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三星内存涨价60%!全面涨价潮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