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组关于ETF两融的数据,感觉挺有意思的。截至11月7日,两市ETF的两融余额是1181.09亿元,比前一周少了8亿多,虽然降幅不大,只有0.69%,但仔细看里面的结构变化,还是能发现一些值得玩味的信号。
整体来看,融资降温,融券微升
简单来说,融资就是借钱买ETF,相当于看多;融券是借ETF卖出,相当于看空或者做对冲。这周融资余额降了12亿多,而融券余额反而增加了4亿多。虽然整体变动不大,但这种“一减一增”可能反映出部分投资者的心态在趋于谨慎——追涨的热情有所降温,而通过融券进行风险对冲或看空短期波动的需求在悄悄抬头。
深市和沪市,表现有点不一样
分市场看,深市和沪市的表现也不太一样。深市的ETF两融余额还微涨了0.49%,而沪市则下降了1.20%。这种差异可能和两个市场重点ETF的品种有关。比如,深市可能有一些近期比较受关注的板块或主题ETF,还能吸引一些融资资金流入;而沪市一些大盘、传统行业的ETF,可能暂时没那么“吸金”了。
哪些ETF最受融资客青睐?
说到具体品种,黄金类ETF依然是融资客的“心头好”。华安黄金易(ETF)和易方达黄金ETF的融资余额分别接近80亿和57亿,稳居前两位。在市场不确定性较强的时候,黄金的避险属性确实比较吸引人。
上周融资余额增加比较明显的,主要集中在一些长端国债ETF和创新药ETF上,比如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等。这说明有资金在布局长期利率下行(债市走牛)的逻辑,或者看好港股创新药板块的反弹机会。
反过来,融资余额减少比较多的,集中在一些短融、券商、港股证券主题的ETF上。这些品种往往和市场活跃度、短期流动性关系密切,融资盘的退出可能意味着部分投资者对短期行情或者相关板块的走势趋于谨慎。
融资余额暴增暴跌的ETF,波动真大
从变动幅度看,上周有74只ETF的融资余额增幅超过20%,同时也有76只降幅超过20%。这种大进大出的现象,在一些行业或主题ETF上特别明显。比如,华夏创业板新能源ETF的融资余额一周涨了三倍多,而创业板ETF工银的融资余额却暴跌了95%。这种极端分化,一方面说明资金在快速调仓,寻找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提示了这类ETF的波动风险确实不小,普通投资者跟风融资买入的话,得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融券这边,中证500、1000ETF是“做空”主力
融券余额方面,南方中证500ETF和南方中证1000ETF的融券余额,分别超过27亿和25亿,而且上周还在大幅增加。这类中小盘宽基指数ETF融券余额高,通常意味着市场存在较多的对冲需求(比如对冲中小盘个股持仓),或者部分投资者对中小盘指数的短期表现不太乐观。
融券余量(份数)增幅最大的竟然是华夏恒生ETF,一周增加了14倍多,虽然基数可能不大,但这种变化也值得留意。是不是有资金在借道ETF表达对港股短期走势的看法?
一点个人感想
看这些数据,给我的感觉是,当前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不算高,资金在做一些结构性的调整。融资盘在从一些短期热点或高波动品种中流出,向国债、黄金等偏防御性的品种,或者个别看好的细分赛道(如创新药)集中。而融券盘的增加,尤其是对中小盘指数的融券需求上升,可能反映出部分投资者在进行风险对冲,或者对市场整体反弹的持续性存有疑虑。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ETF两融数据就像一个观察市场情绪和资金动向的窗口。它不能直接预测涨跌,但能帮助我们了解哪些板块更受资金关注,哪些地方分歧比较大。在做投资决策时,除了关注基本面,也不妨看看这些资金层面的信号,或许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温度,避免盲目追高或者过度恐慌。
当然,融资融券是带杠杆的工具,波动会放大,普通投资者参与一定要谨慎,充分了解风险。咱们多看多学,稳扎稳打,可能才是长期活下去的关键。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大家得理性对待哦!
欢迎一起分享看法、交流讨论!
#4000点 到底要不要止盈?#
#转融券“T+1”今日起实施!影响几何?#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