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浪潮正以不可逆转之势席卷而来。在这股颠覆性力量下,无论大厂“老兵”、海归精英、应届新人还是草根创业者,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多位AI创业者告诉时代财经,他们在浪潮中看到了商业难题的新解法与未来机会,这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速度、认知与执行力的全面竞赛。
全球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投资仍处高位,但高盛报告质疑生成式AI是否为“投入多、获益少”的资本无底洞。面对泡沫争议,创业者需以敏锐嗅觉、试错勇气和灵活组织能力破局。造梦次元创始人沈洽金,从“个人站长”到互动视频平台,2022年底受ChatGPT启发,2023年带领团队4个月内创立AI内容公司“想法流”,推出“造梦次元”——定位“新一代AI互动内容平台”。截至2025年6月,该平台累计用户超1000万,日均活跃互动时长超100分钟。
星尘智能创始人来杰,原百度小度团队负责人、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核心架构师,2022年底离开大厂创业做AI机器人。2025年8月,其Astribot S1机器人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完成制早餐、分拣物品、奏乐跳舞等多任务操作,让“AI机器人助理”走进现实。DeepWisdom创始人吴承霖,曾服务腾讯处理十亿级用户数据,2023年推出智能体产品MGX,上线1个月年化收入破百万美元,全球注册用户超50万。
大厂精英与自由创业者的突围路径各异。深元人工智能董事长周家豪,2025年创立公司,靠敏捷开发机制,2个月实现技术跨越,5月发布全球首个L4级智能体母体系统“MasterAgent”,合同金额已超1亿元,覆盖金融、医疗等行业。沈洽金以“构建非共识壁垒”破局,认为创业公司需建立内容生态而非简单工具;吴承霖打造学术循环组织,设“root组”快速解决问题。锦秋基金观察显示,快速成长公司的关键在解决痛点、填补鸿沟及执行力。
当前市场既有OpenAI奥特曼承认“部分领域泡沫”的质疑,也有谷歌、微软等巨头增加AI支出的支撑。沈洽金称“AI在消费领域潜力巨大,泡沫是阶段性问题”;锦秋基金石亚琼认为“关键在泡沫后存活”。AI创业主要分应用层(占比56%)、算力、机器人领域,2025年前8个月机器人融资达386亿元,是2024年全年的1.8倍。锦秋基金杨洁判断“AI已进入‘iPhone时刻’,未来将诞生新巨头”。
来源:时代财经
#亚马逊签下OpenAI千亿算力大单##存储芯片超级周期:DDR5一周涨价25%##11月基金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