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1+6”改革实施数月以来,作为服务“高研发、暂未盈利”硬科技企业的核心板块——科创成长层,正持续释放制度红利。无论是存量未盈利企业通过平移快速获得融资支持,还是增量企业加速登陆,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均已展现强劲成长动能,产业链关键环节突破与未来赛道布局同步推进。
**定位优化,融资效能显现**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是资本市场对硬科技发展规律与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深度响应。此前,部分前沿技术企业因盈利门槛被A股市场拒之门外,而成长层的推出填补了硬科技融资的关键缺口,定位更精准、立意更长远。
作为国内AI专用芯片先行者,寒武纪-U(688256.SH)曾因持续高研发投入长期未盈利,叠加海外制裁影响,上市后一度面临较大经营压力。作为“1+6”改革后首批从存量未盈利企业平移至成长层的公司,其仅用4个月便借助科创板“轻资产、高研发”再融资机制,完成39.85亿元定增,缓解了发展资金难题。
从增量端看,成长层的政策包容性与示范效应已吸引大量企业集聚。截至目前,科创板成长层累计纳入32家平移企业;“1+6”政策落地后,新增申报企业达18家,其中禾元生物(688765.SH)、西安奕材(688783.SH)等已进入发行或上市流程,GPU企业摩尔线程、沐曦股份过会,CPU厂商兆芯集成等未盈利企业亦进入IPO审核,板块“磁石效应”持续增强。
**技术攻坚,赛道延伸**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成长层企业正以“国产替代主力”身份推动产业链全链条突破,助力信息产业自主可控。
半导体制造环节,芯联集成-U(688469.SH)已成长为国内最大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产品覆盖90%以上国产新能源车企;AI算力领域,寒武纪深化与头部科技企业合作,深度参与国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通信赛道上,翱捷科技-U(688220.SH)成功流片5G智能手机芯片,信科移动-U(688387.SH)则在5G-A/6G标准制定中占据话语权,已启动超维度天线等17项6G关键技术研发。算法应用领域,星环科技-U(688031.SH)连续五年保持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份额第一,核心产品落地金融、能源等关键行业;云天励飞-U(688343.SH)自研的DeepEdge10芯片,为深空探测实验室自主可控星载计算提供核心支撑。
数据显示,成长层推出前,12家上市时未盈利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已实现业绩扭亏,成为“出层”标杆。其中,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688981.SH)作为板块首家“摘U”企业,上市五年月产能翻倍,营收突破500亿元,稳居全球纯晶圆代工领域第二。
**前沿布局,制度创新优化资本环境**
部分成长层企业在“补短板”的同时,亦在未来赛道抢占先机。埃夫特-U(688165.SH)的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占率稳居国产前三,新一代自主一体化伺服驱动器已进入小批量生产;奥比中光-UW(688322.SH)聚焦机器人“眼睛”,其3D视觉方案与优必选等企业达成合作。
奥比中光董事长黄源浩表示:“公司2022年7月以未盈利状态上市,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扭亏,业绩稳步增长。这得益于科创板日益包容的融资环境及改革举措的落地。”
为强化对硬科技企业支持,与成长层同步推出的制度改革持续发力: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扩大,为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企业提供更多上市路径;针对第五套标准企业试点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提升“硬科技”企业识别精度;预先审阅机制则帮助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核心企业保护商业秘密,避免技术信息过早披露影响经营。
#我的AI神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