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融资环境回暖,正为中国创新药行业注入强劲动力,其长期投资价值逐渐凸显。
美联储在2025年9月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是年内的首次降息。历史经验表明,降息周期往往利好创新药行业。
由于创新药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全球融资环境回暖有望促进医药产业投融资活跃。在以往美联储降息周期中,全球生物医药板块普遍呈现共振上涨,弹性显著。
01 行业趋势:政策市场双驱动,创新药迸发强劲动能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多项突破性进展。从多款创新药集中获批上市,到企业在国际学术舞台展示亮眼临床数据、出海交易金额屡创新高,行业活力尽显。
政策与市场正形成双重驱动。国家与地方持续加码支持,叠加市场需求攀升、技术进步赋能,创新药产业正加速驶入爆发式增长快车道。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创新药进入成果兑现阶段,研发进展催化较多,有望持续作为2025年医药板块投资主线。
02 资本助力:降息改善融资环境,研发投入增加
降息为创新药企营造了利好的金融环境。当市场加息时,低风险投资性价比更高,资金便不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去投资创新药等一些重研发、高成长的权益类资产。
随着加息停止或者逐步降息,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更多资金就会重新流入股票市场,创新药企融资情况将得到改善,企业的持续现金流得以保障。
2025年上半年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3.81%,其中国内细胞疗法赛道融资事件达42起,金额3.2亿美元,反映资本对前沿技术偏好。
03 港股市场:创新药企上市活跃,投资渠道拓宽
港股市场为创新药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平台。港交所允许符合条件但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因而许多创新药企、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以及其他生物科技公司都在港股完成上市。
近期,劲方医药于2025年9月19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港股18A板块焦点。公司发行募资规模达2.68亿美元,创2022年以来该板块新高。
04 中国企业:从跟跑到领跑,国际化程度提高
中国创新药行业经历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自研的全球首创新药只有9个,全球占比为9%;到2024年,中国企业自研的全球首创新药达到120个,占比达31%。
国产创新药“出海”进程显著提速。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出海交易超50起,总金额超480亿美元,态势火热。
国产双抗/多抗、GLP-1RA、ADC等类型创新药出海为中国药企注入新增量,价值加速重估。这些交易不仅提供现金流,更验证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并推动估值模型从“融资依赖”转向“自我造血”。
05 投资视角:短期调整不足惧,长期价值可期
尽管近期创新药板块有所调整,但这主要是由于前期板块涨幅较快导致部分资金获利了结,以及以AI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同期强势吸引部分资金轮动。
从基本面来看,医药板块刚需属性较强,在人口加剧老龄化的过程中,医药行业的长期增长潜力依然存在。创新药行业的盈利拐点已基本确认。
2025年H1港股创新药板块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达18亿元(同比+138.9%),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通过商业化放量及License-out实现现金流平衡。
06 最后想说
截至2025年9月17日,尽管创新药市场价格有所波动,但场内依然维持高频溢价,表明资金正在利用短期下跌进行布局。
创新药指数从2020年8月份的2334.83点开始,连续下跌4年,直至2024年9月份的1002.09点,跌幅高达57.08%。
但从2024年9月份起,该指数开始重新走出上涨行情。市场分析认为,创新药企正迎来系统性投资机会,预计未来3到5年,中国创新药将迎来从“并跑”迈向“领跑”的关键窗口期。
#创新药赛道火爆:机构调研+资金加仓#
#创新药调整!倒车接人or止盈信号?#
$富国全球债券(QDII)人民币A(OTCFUND|00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