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8 10:20:29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广东
液冷革命已至!AI算力“高烧”不退,谁在背后“降温”赚钱?

如果你还在关注GPU芯片本身,可能已经错过了AI基础设施领域下一个确定性的投资机会——液冷散热。

9月16日,A股液冷服务器概念全线爆发,润禾材料大涨超15%,中石科技、银轮股份等多股涨停,中科曙光、曙光数创等产业链公司集体跟涨。这并非短期炒作,其背后是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所引发的一场必然的散热技术革命。

 一、为什么说“风冷已死,液当立”?

答案很简单:芯片的功耗增长,已彻底超越了空气散热的物理极限。

- 一颗NVIDIA Blackwell GPU的功耗直奔1200瓦,相当于同时开启两台家用空调;

- 单个机架的功率密度从过去的5-10kW,正迅速向60kW甚至100kW以上迈进。

传统风冷就像用扇子给沸腾的开水降温,早已力不从心。而液冷(尤其是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凭借其比空气高1000-3000倍的导热能力,成为支撑高算力存续的唯一技术选择。

二、产业链悄然成熟,不止于“炒概念”

液冷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新事物,但其产业链直到最近一两年才真正达到商业化爆发的临界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上、中、下游:

- 上游:材料与部件供应商(本轮涨价的焦点)  

  包括冷却液(润禾材料、龙蟠科技)、导热材料(中石科技)、泵(大元泵业)、快接头、换热器等。这是技术和材料壁垒最高的环节,直接受益于液冷渗透率的提升。

- 中游:液冷解决方案与服务器集成商  

  如曙光数创(浸没式液冷领军者)、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等。它们将零部件整合为完整的液冷机柜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是产业链的核心推动者。

- 下游:数据中心用户与运营方  

  各大互联网云厂商、AI企业、智算中心是最终买单方。它们迫于降能耗(PUE)、保算力的刚性需求,正大规模转向液冷方案。

 三、投资逻辑:与并存

- 行业(整体性机会):  

  这是一个典型的“0到1”的增量市场。据机构预测,2024年将是液冷数据中心规模化应用的“元年”,渗透率将从个位数迅速提升,未来五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所有参与者都将受益于行业蛋糕的做大。

- 个股(个体超额收益):  

  关键在于技术路线选择和客户拓展能力。  

  - 浸没式液冷(如曙光数创)效能最高,但初期投资大,更受大型智算中心青睐;  

  - 冷板式液冷改造难度低,是目前服务器厂商(如中兴、新华三)主推的过渡方案。  

  谁能绑定头部云厂商,谁能更快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谁就能脱颖而出。

 四、热潮下的冷思考

1.  技术路线尚未完全统一,存在迭代风险。

2.  行业目前仍依赖政策强制(如国家对数据中心PUE的严格限制)和高端需求驱动,全面平民化尚需时日。

3.  部分公司股价短期涨幅过大,已透支未来业绩预期,需警惕回调风险。

五、液冷,不再是实验室里的备选方案,而是AI算力狂飙时代毋庸置疑的“新基建”。

它背后映射的是一条清晰的投资主线:AI应用爆发 → 算力需求激增 → 芯片功耗爆炸 → 散热方案革命 → 液冷产业链全面受益。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比追逐AI算法公司更确定、更触手可及的机会。毕竟,无论最后是哪家AI公司胜出,它们都需要“散热”来活下去。

 #国务院: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AI股热度飙升#

$招商中证白酒指数(LOF)A(OTCFUND|161725)$

$兴全合润混合A(OTCFUND|163406)$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